油茶是我国珍贵的油类作物,其炸的油营养丰富还有较好的保健作用。目前市场价值高,有很好的种植前景,但是它生长周期长,如果想要在种植过程中获得高产,那么可以进行密植栽培,以下是详细的栽培方法供大家借鉴 。
1 气候环境条件
云南高原山地油茶适宜在年均温 16 ℃ 以上,年降水量 >1?000mm ,年日照时数 1?600h 以上, ≥10℃年积温4?500~5?200℃ ,海拔高度500~1?800m 的阳坡或半阳坡栽培,但以 海拔 1?600m 以下为佳。油茶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在酸性或微酸性红壤、砂壤、黄壤,pH值 4.5~6.5 的土壤上生长发育表现良好,油茶一般栽培有效土层厚度应在 50cm以上。
2 种苗整地要求
2.1 种苗要求
目前,油茶苗木培育的方式主要有嫁接、扦插、播种3种。为确保苗木质量和良种的遗传稳定性,生产中应广泛采用嫁接苗、慎用扦插苗、少用或不用实生苗,以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为佳,油茶嫁接苗木接穗必须来自省认 定的良种采穗圃或优良品种母株。
2.2 整地方式
造林前3~4个月整地,并清除造林地上的杂草和灌木等植被。整地可根据地形坡度大小,采用全面整地(全垦)、水平阶梯整地、斜坡带状整地和穴状整地等方式。种植塘规格:长、宽、深60cm×60cm×60cm 。其中,全垦整地适用于坡度10°以下的缓坡,挖垦深度20cm 以上,挖垦后打塘;水平阶梯整地适用于坡度25°以下坡地,整地按等高线挖水平带,挖掘水平带时应自下而上的挖掘方式进行,挖掘上面水平带时,将 表土推到下面水平带上,以保证表层肥土不损失;斜坡带状整地适合于坡度25°以上、土层较浅的山坡,每条挖垦带外侧保留1m 宽的非垦带,并将垦带内挖出的草根树桩散堆于非垦带上,用以拦蓄水土,带间保留原有植 被;穴状整地适用于坡度较陡、坡面破碎的山坡。定植前,每塘放 1~2kg 钙镁磷或5~10kg 农家肥与表土混合填入塘中,农家肥应在发酵腐热后在造林前1个月施用,回填土高出地面10~20cm ,待下雨或 浇透水沉降至地表面后栽植小苗。
3 行间错位密植
油茶为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自花授粉率、坐果率低。在生产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多品种混合搭配的栽培方式,普遍采用单一品种和单一模式,按种植密植1?110株/ hm2栽培。特别是,20世纪营造的油茶老林 ,大多采用油茶籽点籽实生繁殖,造林种子来源杂乱、品种混杂、良种少,从而导致部分林内空地较多,部分植株表现出果小、皮厚、产量低,出籽率低、出油率低等现象,油茶隔年结实现象(大小年)十分明显,孕性极差 的现象普遍存在,林分产量和质量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多品种混合搭配,行间错位密植方法。
3.1 多品种搭配
生产中选用3~5个开花、授粉等物候期相近、亲和率强、花粉数量多,花粉质量好,丰产性强的优良品种混合配置栽培,栽培密度按1?665 株/ hm2配置,以提高林内植株间的异花授粉率和坐果率,并充分利用林 内空间,从而提高油茶林分产量和质量。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行状配置栽培、带状配置栽培、混合配置栽培3种方式进行搭配。行状配置栽培:每个品种栽培一行,3~5个品种行状交错栽培;带状配置栽培:每带 栽培一个品种,每带栽培2~3行,3~5个品种带状交错栽培;混合栽培:苗木数量相同的 3~5个品种混合栽培。
3.2 行间错位密植
油茶栽培按株行距2m×3m种植,即1?665株/ hm2 ,种植时也可根据地形、坡度和光照强度适当调整种植密度。种植两行间对位的植株错开种植,形成行间种植植株呈三角形布置。
雨季造林时间选择在 6-8 月,冬季造林时间选择在当年12月至第2年3月(水湿条件较好地区)。造林宜选用两年生嫁接容器苗或轻基质苗造林,造林时选择阴天或雨天造林,并根据苗木容器大小,挖开大小适宜的种 植穴,除去不可降解的容器,将苗木植入穴中央,使嫁接口露出地面2~5cm ,将土压实。栽后及时覆盖薄膜,60~100cm×60~100cm ,覆膜时用土压紧薄膜四周,形成以苗为中心内低外高漏斗形塘面,再在苗根处加盖土壤压紧薄膜,以便天然水分汇集流到苗根处。阴天或晴天造林时要浇定根水,每张叶子剪掉1 / 2 。
4 矮化整形修剪
4.1 摘芽定干
树体采用自然圆头形进行修剪整形,种植后幼苗期先将生长的顶芽及时摘除,促进侧枝的生长,待茶油树形状长好后,开始定干,定干的高度为 50~60cm 。
4.2 培养主枝
定干后第2年早春对油茶树进行修剪,选定3个呈120° 方向的枝条作为主枝培养,在主枝形成的基础上在主枝离树干20cm 距离处进一步摘除顶芽。
4.3 培养二级副主枝
第 2~5 年期间每年培养按照第 1 年培养主枝的方法培养下一层的主枝,每两层主枝之间上下间隔分开。
4.4 控高扩冠
成龄树通过整形修剪控制高生长,确保树高在2m以内,进一步扩大冠幅横向扩展。
4.5 整形修剪
成林修剪应以疏剪为主,大年重剪,小年轻剪。修剪在每年果实采收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进行,剪除枯枝、病虫枝、交叉枝、细弱内膛枝、脚枝、徒长枝等。修剪时要因树制宜,剪密留疏,去弱留强,弱树重剪,强树轻剪。 修剪后,内饱外满,上下不重叠,通风透气,修剪后形成圆满的丰产冠幅。
5 土壤水肥管理
5.1 土壤管理
生产中要做到“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浅锄”。坡度10°以下的平缓山地,宜采用全垦;坡度10~25°地段,宜采用带垦;坡度较陡、水土流失较严重、杂草稀少的坡地,宜采用穴垦。翻挖深度20cm 以上,浅铲深度 3~5cm 。
5.2 幼林施肥
秋冬季施农家肥,施肥量因树龄、树体大小而定,一般每667m2施用农家肥500~1000kg 。幼树施肥位置应在树冠外沿 10~20cm 处,开挖深不低于30cm 、宽30~40cm 的闭合 环状沟进行施肥,这种施肥方式有利于诱导油茶根系向外扩展,促进树体冠幅的生产。施肥可结合除草同步进行。追肥以速效肥为主,如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等。每年追肥 2~3 次,造 林 当 年 施 肥 应 在 距 苗 木 根 系 20cm外,施用量50g/株,以后随着树体的增长,施肥量逐年递增。
5.3 成林施肥
每年每 667m2增施农家肥 1000~2000kg ,采用放射状沟施、条状沟施或穴状施肥,开挖位置尽量选择在树冠滴水线靠树干内侧,每次施肥需变换开挖位置,以利于根系的吸收。因为油茶成林的树冠、根冠延 伸均达到最大,枝条由营养枝逐渐转为结果枝,开始出现由外向内的向心更新,在此阶段,油茶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树冠滴水线内侧,而成林树体每年结果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为不断补充树体开花结果消耗的能量,大年应 以磷钾肥、有机肥为主,小年以磷氮肥为主,每年施肥2~3次,每次0.5~1kg/株。
5.4 浇灌
油茶抽梢、花芽分化期,可利用水窖、河道、山间自然水源等途径对油茶浇一次透水,浇水可配合施肥同步进行。
6 矮化密植栽培效果对比为进一步了解油茶矮化密植栽培效果,2007 年,在文山州广南县旧莫乡布设试验小区1.33hm2 (20亩),其中0.33hm2 (5亩)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种植 密 度 1?66 5 株/ hm2 (每667 m 2种 植 111 株);1hm2 为常规栽培模式,种植密度1?110 株/hm2 (每667m2种植 74 株)。种植后在每块试验地中央确定一个固 定 样 地,每 个 固 定 样 地 面 积 0.133hm2 (2亩),种植6年后(2012年)开始测产,并折算为平均单位面积产量进行对比。 2块试验地除种植密度和整形修剪不同外,其它苗木、种植及管护方法相同。
7 病虫害防治
油茶虫害主要有天牛、象甲、尺蠖、茶毒蛾、绵蚧等,病害主要茶饼病、炭疽病、白绢病、烟煤病等。生产中,应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要不断加强营林技术措施,改善林内环境条件,及时清除林内老、弱、 病、残株,病虫枝、枯死枝等,从而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力争治早、治小、治好。
油茶是我国经济价值非常高的油类作物,种植方法简单,而且易活,但是想要获得高产还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栽培技巧的,以上是关于油茶矮化密植的方法,各位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