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鱼类水霉病发病症状、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水霉病又可以称为肤霉病、白毛病,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水霉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全年均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凡是受伤的水产动物均可被感染。

冬春季鱼类水霉病发病症状、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一、发病症状

   水霉病发病早期用肉眼是看不出症状的,等肉眼可以看出来时,菌丝已经侵入伤口了。患病的鱼开始焦躁不安,摄食量减少,最后因为瘦弱而死亡。

   二、发生原因

   1、水霉菌对水温适应范围广,繁殖适宜温度为13-18度,水温一旦下降,水霉就会开始流行。

   2、在捕捞、运输鱼的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鱼表体受伤,感染寄生虫,在寒冷天引发鱼体冻伤等,游动水霉菌孢子会乘虚入侵并引发水霉病。

   3、养殖鱼的鱼塘水质过于清瘦,鱼生长过程中营养不良、免疫力低等,也容易感染水霉病。

   4、鱼池高密度养殖,增加鱼相互伤害的机率,同时高密度产生的虫害、应激等也会增加鱼感染水霉病。

冬春季鱼类水霉病发病症状、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三、预防

   1、鱼捕捞、运输、换池的过程中,要小心,减少鱼体损伤。同时用“亩亩安”或者“菌毒克”对水体进行消毒,促进鱼伤口早日愈合,保持水肥状态,增加水体水温。

   2、秋季是寄生虫高发期,是指环虫、小瓜虫、车轮虫、锚头鳋等极度活跃期,这些寄生虫会从伤口入侵,使鱼感染细菌和霉菌。因此在秋季要根据鱼体质、水质、底质、天气等,灵活用药处理,以防鱼感染发病。

   3、水霉病的发生与鱼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在入冬前要加强饲养管理,提前添加“杜原康”拌料投喂,提高鱼体抵抗力,减少鱼体受伤。

冬春季鱼类水霉病发病症状、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四、综合防控分析

   1、当水温升高到10度后,每隔10-15天,全池泼洒使用“亩亩安”100毫升/瓶,每瓶用1亩水面(水深1米),以防水霉病发生和恶化。

   2、晴好天气、鱼类活动较多时,投喂少量饲料,并在饲料内添加“富多威”“杜原康”“大蒜素粉”,增强鱼类体质,提高鱼类活力和抗病力。

   3、发生水霉病时,第一天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亩亩安”75~100毫升,第二天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渔丰碘”300~500毫升全塘泼洒,或者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复合碘溶液”120~150 毫升全塘泼洒,一般使用3-5天就可以恢复健康了。

   关于冬春季鱼类水霉病防治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