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倒伏后怎么办?在今年的五月份到六月份的时候,在陕西的关中地区有小麦大片倒伏的情况发生,是当地五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引起了很多农民朋友的关注。所以有关专家对小麦倒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预防倒伏的关键技术措施。
1 小麦发生倒伏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影响
1.1 倒伏类型
小麦倒伏有两种类型, 即根倒伏和茎倒伏。根倒伏的田间表现是小麦茎秆连同近地面的根系一起歪倒, 部分根系从土壤中轻微拔出;茎倒伏是由小麦茎秆基部弯曲倾斜而发生倒伏的, 根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茎倒伏在生产上较普遍, 根倒伏较少发生。
1.2 易发时期
倒伏常发生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 主要有3种情形:
(1) 在小麦灌浆期以前发生的倒伏, 称为“早期倒伏”, 此时由于“头轻”一般都能够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
(2) 在小麦灌浆期发生的倒伏, 称为“中期倒伏”, 此时由于“头重”一般不能完全恢复直立, 仅穗和穗下茎可以抬起头来;
(3) 在小麦成熟期发生的倒伏, 由于茎秆已经枯黄, 不能恢复直立。
1.3 主要影响
小麦倒伏尤其是后期倒伏, 会使小麦灌浆受到较大影响, 使得千粒重降低, 在此期间若遇阴雨天气, 容易形成穗发芽或发生腐烂, 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根据多年调查经验, 如果在抽穗前发生倒伏一般会减产10%~20%, 灌浆期发生倒伏会减产30%左右。
2 造成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
2.1 特殊天气
特殊天气是造成小麦倒伏的直接原因。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 植株茎节完全拉长, 尤其是小麦穗头发育饱满, 植株顶部重量增加, 这期间, 如果田间群体过大, 通风性较差, 再遇大雨、大风同时来袭, 或仅遭遇暴雨、狂风等极端天气, 风雨持续时间较长, 就容易发生倒伏。
2.2 群体过大
由于播种量过大, 或由于特殊气候原因使小麦分蘖较多、后期成穗率较高, 这样就造成小麦田间群体过大, 植株密度太大。田间的这种情况, 必然造成通风透光性差、茎秆节间拉长、容易发生病虫害, 从而大大降低植株个体和群体的抗倒伏性。
2.3 管理不当
在田间管理上, 若不注意平衡施肥, 不施用有机肥而只施用化肥, 或连续多年化肥施用量过大, 或不注意氮、磷、钾搭配而偏重氮肥施用, 都容易造成小麦茎秆节间拉长, 发育韧性不足, 同时使小麦的抗病性下降。这样, 就大大降低了抗倒伏性。
2.4 品种原因
不同品种的抗倒伏性能有较大的差异, 抗倒伏性能差的品种, 即使播种量适宜、群体适当, 在遭遇极端天气时, 也容易倒伏。
当然, 小麦发生倒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017年夏收前夕, 关中地区中东部发生的小麦大面积严重倒伏现象, 就是由以上4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4方面的原因中, 特殊天气是外因, 其他几点是内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一般不可人为控制, 内因可以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措施而避免。
3 提高小麦抗倒伏性的技术措施
3.1 选择抗倒伏性较强的品种
应根据田块肥力和产量水平选用适宜的抗倒伏品种。不同品种的抗倒伏性能差异较大, 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抗倒伏小麦品种, 可有效防止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小麦的倒伏。一般茎秆粗壮、植株较矮、分蘖能力强和耐肥性的品种抗倒伏性能较强。有的品种, 茎秆虽高但根系发达、柔韧而粗壮, 也具有较好的抗倒伏能力。
3.2 合理安排播种量
根据多年来的统计观察, 播种量过大是造成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因此, 在小麦生产上, 一定要根据品种特点、地力条件和特殊的区域特点来确定合理的单位面积播种量。对于那些分蘖力强、株型较高大的品种, 要适当减少播种量;同一品种, 在高水肥地块要比旱薄地块减少播种量。某些区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小气候因素, 常年小麦倒伏现象出现较频繁, 这样的区域也要注意适当控制播种量。按照小麦栽培专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 一般中等地力适宜播种量为10kg/667m, 考虑品种特点和地力因素, 播种量调整范围应不超过10%。
3.3 平衡科学施肥
在基肥施用上, 一是要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 二是要控制化肥施用量, 在化肥施用上要氮、磷、钾合理配比施用。一般施优质农家肥2000~2500kg/667m, 纯氮12~15kg/667m, 五氧化二磷10~15kg/667m, 氧化钾4~8kg/667m。提倡施用复合肥。在小麦拔节、孕穗期要注意追肥, 追施氮肥的同时, 注意增施磷、钾肥, 可用磷酸二氢钾0.2%~0.4%液进行叶面喷肥。但特别要注意, 不管是施基肥还是追肥, 都要控制好氮肥的用量, 基肥施纯氮不要超过12kg/667m, 追肥施纯氮不要超过4 kg/667m。氮肥过多, 会使小麦植株生长过于旺盛、茎节间拉长、茎秆的柔韧性降低、田间荫蔽、病虫害增多, 极大地降低了小麦植株的抗倒伏性。
3.4 中耕镇压
在小麦返青前或返青初期, 对群体偏大、植株旺长的田块, 要采取深中耕和适当镇压的方法, 促进根系下扎, 抑制小分蘖生长, 促使主茎和大分蘖的生长, 蹲粗茎基部节间和降低株高, 增强抗倒伏能力。中耕时间不能过晚, 开始拔节时要结束中耕。镇压要在拔节前进行。
3.5 化学控制
化学控制是防止小麦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小麦起身期喷施200mg/kg多效唑溶液30kg/667m, 可使植株矮化, 抗倒伏能力增强。对群体大、长势旺的田块, 在拔节初期, 喷施0.1%~0.3%的矮壮素溶液, 用量为30~40kg/667m, 可有效抑制节间伸长, 使植株矮化, 茎基部粗硬, 提高抗倒伏性。在小麦拔节期, 施助壮素15~20mg/667m, 兑水25~30L, 进行叶面喷施, 可抑制节间伸长, 防止后期倒伏。
以上就是惠农网小编为各位农民带来的小麦倒伏原因及关键预防措施介绍,有需要学习一下的农民朋友,可以好好看一下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