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形态特征、繁殖习性及鳜鱼苗人工繁殖技术

   鳜鱼又可以称为桂鱼、季花鱼、胖鳜,因其肉质细嫩、坚实、少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欢迎。但由于鳜鱼苗种来源匮乏,导致天然鳜鱼资源日益减少,因此开始对鳜鱼的生物学特征和鳜鱼苗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提高鳜鱼人工养殖水平,满足市场需要,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鳜鱼形态特征、繁殖习性及鳜鱼苗人工繁殖技术

   1 鳜鱼的生物学特征

   1.1 形态特征

   鳜鱼体侧扁,上下颌、犁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头部具鳞,背鳍长,体色黄绿,腹部灰白;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1条狭长的黑色带纹;奇鳍上均有暗棕色的斑点。

   1.2 生活习性

   鳜鱼喜栖息在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水域中;鳜鱼冬季活动量不大,春季水温回升后,喜在沿岸浅水处觅食;鳜鱼以小鱼、小虾为食,6-7月份是鳜鱼吃食旺季。

   1.3 繁殖习性

   每年5-7月为鳜鱼产卵期,少数可延长至8月;产卵期间雌鱼、雄鱼都停止摄食,分批产卵;鳜鱼属于多次产卵类型,两次产卵间隔约24小时;水温为25-28度时,从产卵受精到出苗需28-40小时;刚孵出的鱼苗可作上下垂直游动。

鳜鱼形态特征、繁殖习性及鳜鱼苗人工繁殖技术

   2 鳜鱼苗的人工繁殖技术

   2.1 选择亲鱼

   人工养殖以翅嘴鳜鱼为主,亲鱼可在秋季从天然水域捕捞的鳜鱼中选择;一般要求亲鱼鱼体健壮无伤,体重0.2-2kg,雄性一冬龄以上;选留亲鱼时,雌、雄比例不低于1∶1。

   2.2 亲鱼培育

   将秋季选留的雌、雄鱼混养在鱼塘内,每亩不超过5-10尾;要求鱼塘水域面积为667~2667m2、水深1.5m,水质清新,鱼塘里有供鳜鱼吃食的小活鱼;临近亲鱼繁殖季节时,每天都要向鱼塘内适当冲水,以刺激性腺发育,大约经过30-50天的培育,即可催产。

   2.3 催产

   当经培育后的雌鱼腹部明显膨大、光滑而富有弹性,生殖孔的腹部柔软,生殖孔红肿、开口明显,个体重量均达1 kg左右,即可进行催产。

   催产剂可用“鲤鱼脑垂体”,每1kg鱼体注射催产剂10-21mg,注射部位在胸鳍基部,一次性注射。

   水温在18-19度时,注射后38-40小时就会发情产卵;水温在26-28度时,注射后24-27小时就会发情产卵;水温在32-33度时,注射后22-24小时就会发情产卵;此外,催产剂也可用LRH-A。

   如果采用人工授精,当雌、雄鱼发情至高潮时,立即捕起发情亲鱼,将雌鱼腹部朝上,轻压腹部见有卵子流出时,立即用手压住生殖孔。同时要检查雄鱼,见有乳白色精液外流时,立即人工挤精使精子和卵子结合,经过1-2分钟后,用水轻轻冲洗多余的精液,并把鱼卵放入孵化器中孵化。

鳜鱼形态特征、繁殖习性及鳜鱼苗人工繁殖技术

   2.4 孵化

   鳜鱼卵可采用流水式孵化槽或孵化缸孵化,孵化用水要求清新无泥沙;水温在25-30度时,大约经过29小时可孵出鱼苗;水温在22-24度时,大约经过53小时,鱼苗才能破膜入水。

   刚刚孵化出膜的鳜鱼苗体长大约3-4mm,可随水流在水中翻滚,3天后鱼苗由上下游动改为水平游动;等鳜鱼的上下颌长出尖锐牙齿时,即可吃食,此时要投喂团头鲂或鳑鮍鱼苗供鳜鱼苗食用,避免鳜鱼苗因吃不到适口食料而互相吞食。

   2.5 育苗

   采取孵化缸流水育苗法,育苗时,孵化缸中水的流速要比鱼苗出膜前小些,容水量为350-400kg的孵化缸里鳜鱼苗放养密度为500尾左右。出膜后5-7天,每尾鳜鱼苗每天可吞食1~2尾团头鲂鱼苗,之后根据鳜鱼食量增至5-6尾或稍多一些。经5-7天的育苗,鳜鱼苗即可长到西瓜子般大小;育苗13天左右,鳜鱼苗体长可长至21-33mm。

   2.6 防病

   鳜鱼苗易感染水霉菌和寄生车轮虫、斜管虫及其它原生动物。

   预报发生时,病鱼停食、游动失去平衡下沉或于水中翻滚,如果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会导致鱼大批死亡。

   具体防治方法为:采用浓度为1.4mg/L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重量之比为5∶2)消毒治疗,洒药时孵化缸要停止流水30分钟,同时用药时要注意用药浓度。

   关于鳜鱼苗人工繁殖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