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黄梨低产园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晚秋黄梨这个品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晚秋黄梨是指秋天成熟的黄色的梨,具有降低血压、养阴清热的功效,下面惠农网小编要和大家讲讲晚秋黄梨低产园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晚秋黄梨低产园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 低产园产生的原因

1.1 果园规划不合理

这些年果农为取得梨树早期的高收益,栽植的果园多采用密植栽培,栽植密度偏大,有的栽植时采用1.5m×2.5m的,还有1.5m×2.3m 的,挂果后树冠扩大,枝条交错自然产生郁闭现象。

1.2 树形不合理

晚秋黄梨结果早,成枝力差,腋花芽坐果率高;生产中多采用疏散分层形,而渑池县多为红黏土,不发苗,造成中心干上第2 年就能成花。第1 年定干后,发出2~3 个旺条,没有及时拉枝,形成“卡脖”的竞争枝,第3 年拉枝后,枝条过长,相邻2 行出现交叉现象。中心干弱,第2 层没有形成有效的分枝,上弱下强,病虫害猖獗,进一步加剧了果园郁闭。

1.3 土壤管理不善

豫西地区属旱作农业区,地下水位低,雨量少,且多分布在夏秋季,栽种果树后,树体生长呈春季生长量小,秋季生长量大。果农习惯在春季全园撒施大量的复合肥,氮肥施用量大,没有秋季施基肥习惯,有机肥的投入少,没有灌溉条件,土壤理化特性破坏,土壤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缺乏。

晚秋黄梨低产园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4 病虫为害

晚秋黄梨在渑池县主要的病虫害为梨茎蜂、梨木虱、大青叶蝉、红蜘蛛、梨黄粉蚜、梨灰斑病和梨褐腐病。果农对病虫害不是以防为主,而是以治为主,平时不注意监测预报,发生病虫害后,不能适时防治,造成减产。

2 解决措施

2.1 合理间伐

随着树龄增长梨树树冠迅速扩大,枝叶交叉密不透风,内部小枝逐渐枯死,结果位置由中下部转到顶端平面,树势和产量都急剧下降。

通过对果园进行隔行抽行或隔株抽株进行间伐,形成三角形定植,使株行距协调。调大行距,彻底解决通风透光问题,确保行距比株距至少宽2m。间伐的时间在每年的冬季,最好在采果后即间伐,间伐后再修剪,对于大的伤口应涂保护剂保护。

2.2 改造成高光效树形

参照苹果的高光效树形,逐步改造成纺锤形树形,疏除离地面太近的下裙枝,将干高抬高到70cm,疏除主干上超过主干粗度1/2 的侧枝,回缩过长主枝,发展为中型树冠。

晚秋黄梨主干易形成密集的短枝群,结果后会造成中心干弯曲,无法形成长果枝,冬季修剪时可剪掉短枝顶花芽,春季刻芽或涂抹发枝素促进枝条形成长果枝。

内膛光照差,枝条下部往往形成光秃带,春季萌芽前,在枝条光秃带适当位置进行刻芽或每隔20cm 多道环割,促进光秃带发芽、生枝。逐渐形成干高2.5m,主干上15~20 个大中型结果枝组的纺锤形树形。

2.3 加强管理,控制产量

加强改造果园的土肥水管理,首先要增施基肥,由于晚秋黄梨在10 月中旬才开始成熟,施基肥时梨果正值后期营养积累和膨大期,避免两侧开沟,采取一面断根施肥,每株施用农家肥20kg+ 过磷酸钙0.5kg;改一次集中施肥为多次施肥,萌芽期、幼果膨大期、果实迅速膨大期结合施肥进行灌水,封冻前灌1 次封冻水。全年灌水4~5 次。

晚秋黄梨丰产性较好,为提高品质,应控制产量,适量留果,使产量保持在2500kg/667m2,平均套袋6000~7000 个/667m2。

晚秋黄梨低产园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4 病虫害防治

(1)萌芽前,3月上旬施用1次5°Be石硫合剂。

(2)芽鳞片开裂到开花前,喷1 次15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5%的尿素,铲除越冬的蚜虫。

(3)4月初花序伸出期,防治梨木虱、梨蚜、梨实蜂、梨茎蜂、星毛虫等。

(4)4月下旬落花后,防治梨木虱、梨蚜、梨小食心虫、梨茎蜂、黑星病、轮纹病。

(5)5月上中旬幼果膨大期,喷多菌灵+ 吡虫啉+ 阿维菌素,防治梨木虱、梨蚜、梨茎蜂、黑星病、褐斑病、介壳虫等。

(6)6月中旬套袋后,防治梨木虱、梨蚜、茶翅蝽、黑星病、褐斑病。

(7)7月上旬果实迅速膨大开始期,喷吡虫啉+ 阿维菌素+ 代森锰锌+ 苯醚甲环唑,防治红蜘蛛、梨木虱、梨蚜、梨小食心虫、褐斑病、黑星病。

(8)8月上中旬果实迅速膨大期防治梨小食心虫、红蜘蛛、黑星病、褐斑病、梨蚜、茶翅蝽、白斑、金龟子。

(9)采果后继续做好叶蝉,红蜘蛛,锈病等病虫害。

关于晚秋黄梨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这些,对这一品种的梨有想法了解的朋友可以来惠农网多多学习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