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鱼塘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秋季是水产养殖动物育肥的关键时期,同时秋季也是很多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高发的时间,因此这个阶段的鱼塘管理既要做好育肥,也要做好预防疾病的工作。

秋季鱼塘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环境管理

  1.加强水质监测管理

  要定期测定水质状况,如溶氧、pH、透明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理化指标。使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 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2.改良水质

  每10~20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0~20厘米。根据不同天气状况,适时使用增氧机。坚持:晴天中午开,傍晚不开;阴天清晨开,白天不开;浮头以前开,连绵阴雨天半夜开的原则。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调节水体pH。

  3.改善底质

  选择晴好天气,使用益水宁(光合细菌)、EM菌、高效复合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同时要注意用完微生物制剂后,不要马上使用消毒杀菌剂,以防杀灭有益菌而影响生物制剂的调节水质效果。此外,可以使用中水的臭氧底安、分解底改等产品氧化降解底质中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秋季鱼塘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二、饲料投喂

  秋季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选用营养平衡、品质稳定的配合饲料,增强鱼的免疫力,不喂单一、过期、霉变的饲料。越冬鱼种池要尽量晚停食,增强鱼体抗病、越冬能力。

  三、疾病防治

  秋季仍是病害防治的关键季节,如鱼类的烂鳃病、肠炎病、锚头鳋病等需要重点防治。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细菌引起的烂鳃病是水产养殖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这种细菌经分离鉴定为柱状纤维黏细菌。流行:每年4-10月是该病的流行季节。主要危害草鱼,以当年草鱼危害最为严重。水温20℃左右开始流行,流行的最适温度为28~35℃。

  特征:肉眼观察,鱼鳃瓣上有泥,特别是鳃丝末端,黏液很多,往往附着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可看到淤血斑点,有些病鱼的鳃盖骨中央骨侧表皮脱落,形成一透明区,称为“开天窗”。取鳃部黏液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到分散的、成堆的或柱子形的黏细菌。

  防治:

  ①此病的发生与水质不洁、放养过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保持水质清洁,合理的放养密度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②由于草食性动物的粪便是黏细菌的来源,因此鱼池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

  ③发病季节每半月泼洒一遍石灰水,水深1米亩用生石灰20千克。

  ④用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全池泼洒,每亩1米水深用250毫升。

  ⑤拌料内服中水克暴宁(恩诺沙星粉),每千克体重用本品 0.1~0.2克(按5%投饵量计,每千克饲料用本品2.0~4.0克)连用5~7天。

  2.肠炎病

  病原:斑点气单胞菌。

  流行: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青鱼、草鱼最容易得这种病,鲤、鳙等也有发现,是一种分布广、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疾病。

  特征:病鱼一般身体发黑,行动迟缓,离群独游,徘徊于岸边。肠壁充血发炎、弹性差,肠道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严重时,肠内只有淡黄色的黏液,血脓充塞肠道,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红色黏液流出。

  防治:

  ①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每亩1米水深用250毫升)或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或二溴海因(每亩 1 米水深用200克)。

  ②合理投饵。对患肠炎病的鱼,要投喂新鲜饵料,内服恩诺沙星或三黄散(每千克饲料拌5~10克)。

  ③内服结束后投放EM原露(每亩1米水深用500毫升)和高效复合芽孢杆菌(每亩1米水深用100克)。

秋季鱼塘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3.锚头鳋病

  病原:寄生虫锚头鳋。

  流行:锚头鳋繁殖适温为20~25℃。对主要养殖鱼类的各龄鱼都会产生危害,而以鱼种发病最为严重。

  特征:锚头鳋引起寄生部位周围红肿、发炎、化脓,在鳞片处产生缺口或红斑。病鱼烦躁不安,时常用寄生部位在水草及石块上摩擦,在水中乱窜;当大量寄生时,鱼体消瘦,抗病力下降,有时会并发水霉病等其他病症,病情继续发展下去,病鱼严重消瘦直至死亡。

  防治:

  ①全池泼洒鱼虫宁(每亩1米水深用25毫升)或中水百虫杀(每亩1米水深用50毫升)。

  ②生石灰带水清塘,每亩1米水深用150千克。

  以上就是秋季鱼池管理的全部要点,主要就是疾病预防工作要做到位,各位水产养殖户朋友可以多了解,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