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患病怎么办?泥鳅疾病防治方法

泥鳅因为营养丰富而被人称为“水中人参”,更因味道鲜美受到人们的喜爱,而泥鳅养殖也具有很好的发展,可发家致富。不过泥鳅管理不恰当容易出现病泥鳅。病泥鳅给养殖户们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病泥鳅呢?要如何预防呢?下面小编就病泥鳅出现的原因做简单分析。

泥鳅患病怎么办?泥鳅疾病防治方法

首先大家要知道泥鳅疾病的发生与本身的抵抗力、病原体的致病力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环境因素的影响。泥鳅长期生活在水体中,水体环境的变化,不但直接影响泥鳅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影响病原体的生长繁衍。下面分析了下造成泥鳅疾病的几个因素,供大家参考。

一、外界因素 

外界因素较为复杂,例如环境的改变、气候的突然变化、池子水质的恶化、饲养管理技术跟不上、放养密度不适当、搭配养殖品种不合理、捕捞操作不细致、泥鳅体表损伤等因素,都会导致泥鳅发病。

二、鳅体本身因素 

健康活跃的鳅种,本身抗病力强,相对来说不易患上疾病或很少患病;反之,体质瘦弱、抗病能力差,甚至不爱吃食的,往往容易感染上疾病。

三、病原体的因素 

在投放泥鳅种苗时,如果不注意体表和泥鳅养殖池的消毒和清理,池内就生存有致病性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敌害生物等,加之放养的鳅种苗未经消毒处理,或者使用了带有病菌、寄生虫的渔具,把病原体直接带入池中生长繁衍等,这些有害生物将会侵人鳅体导致其患病。

泥鳅患病怎么办?泥鳅疾病防治方法

预防病泥鳅大家在日常的管理也需要注意,下面小编接着说说泥鳅的日常管理要点。

一、池塘选择要领

养殖场要找就近水源,便于加水。池塘养殖泥鳅,池塘深约80-150cm,水深50-120cm,池底最好有15-20cm的淤泥,进出水口方便。为了方便鱼塘管理,池塘规格以2-10亩为宜。

二、池塘消毒及天然饵料培育

放养前2周,池塘的消毒很重要。池塘消毒可以将池塘内杂鱼、青蛙、蛇虫鼠蚁清除干净,使泥鳅生长有安全的空间。放养前2周,每用4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目的是将池塘内杂鱼、青蛙、蛇虫鼠蚁清除干净,使泥鳅生长有安全的空间。3天后,将干燥无霉的玉米秸、稻草等秸秆,用10号铁丝捆扎成直径40~50厘米的秸草捆,放入池塘浸泡10天左右,使得鱼塘中产生藻相。同时,施有机肥,使得鱼塘中出现大量浮游微生物。

三、围网防止天敌

泥鳅的天敌是影响泥鳅成活率的主因。泥鳅主要天敌有:塘内凶猛性鱼类如罗非、生鱼等;青蛙进塘产子,蝌蚪与泥鳅争饲料,影响泥鳅生长速度;蛇虫鼠蚁吃泥鳅;蜻蜓吃泥鳅幼苗等。因此,围网可以防止泥鳅天敌进入池塘内,这样可以提高泥鳅的成活率。

围网应当在放苗前15天进行,池塘周围应用高约1m的网围起来,防止蛇、鼠、青蛙等天敌。同时,水面要种植一定量的水浮莲,运用“鱼菜共生”原理,泥鳅的生长发育就有保障了。

四、苗种投放注意事项

泥鳅要求个体强壮,规格均匀,且泥鳅规格应在4-6cm为宜。苗种过大,苗种运输损耗加大;苗种过小,影响泥鳅成活率。鱼苗到达养殖现场后,要使泥鳅适应水温后再将苗种放入池塘内。根据各大养殖现场的实际情况,杂交泥鳅苗投放密度在8-20万尾/亩,台湾泥鳅苗6-8万尾/亩。同时,有条件的鱼塘可以在塘中放大头鱼、扁鱼、鲫鱼等混养,以提高养殖效益。

泥鳅患病怎么办?泥鳅疾病防治方法

五、投喂管理

在苗种投放前,池塘已产生大量的浮游微生物,浮游微生物可以作为泥鳅进入池塘中的天然饵料。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应当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泥鳅属于直肠消化类鱼类,吃食比较少,因此,人工配备的饲料应当经过发酵后的饲料,这样,泥鳅的消化也较顺畅,减少肠炎发生的几率。一般,每天5:00-7:00,18:00-19:00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都应当在固定地方投喂,每15平方米设置一个投喂盆,以2小时为宜起一次盆,若2小时内饲料全部吃完,第二次投喂就适当增加饲料。

关于泥鳅出现疾病的原因及日常管理注意事项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到这了。在日常的管理中养殖户们也要注意观测水质状况,做好日常的泥鳅保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