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春季羊肚菌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羊肚菌的药用价值和市场价值都极高,但是栽培的方法却不是一蹴而就,下面就来看看惠农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篇关于北方地区春季高效栽培羊肚菌技术的文章。

北方地区春季羊肚菌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我国人工栽培羊肚菌技术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栽培技术发展很快,种植区域不断扩大,由四川、湖北、重庆、云南一带向全国范围蔓延。羊肚菌栽培技术主要分为菌种制备、整地播种、外源营养袋处理(补料技术)、保育催菇、出菇管理和采收干制6个环节。北方地区春季较寒冷,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克服了低温对羊肚菌菌丝的损害,成功突破了技术难关。现将其人工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一、菌种选择

目前,除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以外,其他菌种的产量都很低,品质也差,故人工栽培一般选用六妹羊肚菌或梯棱羊肚菌。

二、 栽培种制作

1. 培养料配方。泡胀的麦粒50%,木屑25%,土25%(体积比);生石灰1%,石膏1%,磷酸二氢钾0.1%(重量比)。

泡麦粒时按水的量加0.1%生石灰,温度低于15 ℃泡制24h;木屑选用发酵1个月以上的杂木屑;含水量相对木耳三级菌要大一些。

2.菌袋制作。采用17cm×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高17 cm,装料要均匀、疏松(麦粒灭菌后自然膨胀),松紧一致,以免发菌不匀。料装完后,用套环封口,常压灭菌持续24 h,待料温冷却至28 ℃以下时,置于接种箱或无菌室内,接入菌种。接种后,将菌袋置于消过毒的培养室内避光培养,温度控制在18~20 ℃之间。羊肚菌在2月下旬制袋,栽培种长满后,放在10 ℃左右的条件下低温保存,最长时间不超过15d。

北方地区春季羊肚菌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三、选地及前期处理

选择地理位置平缓、无污染、土质疏松、通风排水良好的土地。3月中旬扣大棚膜,迅速促进土壤解冻。棚中间留1m左右的过道,撒白灰1500kg/hm2,对土壤进行杀菌、杀虫处理。然后将两侧土壤耙细耧平,浇1遍透水,并测量10cm深处的地温。

四、 播种

3月末,最晚不超过4月5日(土壤最低温度稳定在2~4 ℃)进行播种,由于早春气温不稳定,为了保温,防止冻害,保持生长,可以在菌床上面覆盖草帘进行保温。

将手消毒后,用手将菌种撮碎,均匀撒在菌床上,每1m2撒半袋菌种(约4 500袋/hm2),播种深度10cm,然后用钉耙耧平,覆土1~2cm厚压实即可。

五、 外源营养袋准备

1.营养料配方。泡胀的麦粒40%,木屑60%(体积比);土壤10%,石灰1%,石膏1%(重量比)。原料处理方法同栽培种制作。

2.营养袋制作。采用17cm×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营养袋不装满,用绳扎口即可。常压灭菌持续24 h,待营养袋冷却至室温,用木耳打孔板在营养袋一侧打孔,直接将开口处与地面贴合,平行安放在菌床上,每1m2摆放3个营养袋,摆放约3万个/hm2。营养袋一般在播种后3~7d摆放。

六、田间管理

1.湿度管理。根据菌床的湿度情况进行管理。天气干燥时,需要人工浇水;天气潮湿,降雨量大时,也要及时排水。播种之前,需要浇1次透水,然后在撤掉营养袋后再浇1次透水,刺激菌丝体分化,形成子实体。菌丝生长期,即从播种至菇蕾形成的时期60d左右,湿度不需太大,保持土壤一直湿润,表层不干即可。

菇蕾形成期,5月末至6月初是菇蕾陆续形成时期,这一时期温度持续走高,湿度管理要谨慎,棚内的空气湿度不能太大,持续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早晚各浇水1次,要勤浇、少浇。采收期,根据土壤状况、子实体生长情况、空气湿度等因素综合考虑,保持棚内空气湿度,避免高温浇水,进行早晚浇水。

2.温度管理。温度过低,需要进行覆膜保温。温度过高,要揭膜降温。5月初,当棚内空气最高温度超过25 ℃时,撤掉棚膜,扣上6针遮阳网。羊肚菌是低温菌,要控制好温度,棚内地表温度不能超过25 ℃,温度尽量控制为18~22 ℃。

3.营养袋管理。5月10日撤掉营养袋,在撤掉营养袋15~20d后,大量的菇蕾开始形成。

4.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发生病虫害时,可以用石灰水或波尔多液直接喷洒发病部位控制病害。

七、采收

子实体从原基形成至采收需10~15d,防止采收过迟,影响产量和品质。分批采收,采收后及时清理基部泥土,可以销售鲜品,也可以晒干或烘干后销售。

这篇文章比较适合北方的朋友们,如果您的地理位置也在北方,可以多看看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