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又可以称为毛柄小火菇、构菌、朴菇、冬菇、朴菰等,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具有补肝,益肠胃,抗癌等功效,主要治疗胃肠道炎症、溃疡、癌瘤等病症。在2016年辽宁省杨树研究所于辽宁省凌海市金城苗圃杨树林下采集野生金针菇子实体,并进行组织分离纯化获得了野生金针菇菌株,现将野生金针菇的驯化与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野生金针菇的生物学特征
野生金针菇的子实体丛生,菌盖直径2~4cm ,表面黏滑有光泽,菌柄褐黄色,表面密生黄褐色短绒毛,孢子卵圆形;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的野生金针菇进行菌种分离后得到纯菌种。其营养需求为:碳源以有机碳源为最好,氮源也以有机氮源为最好,无机盐以添加钙盐和钠盐为最好,添加 VB 12 能最有效的促进菌丝的生长,pH 值的话以6~7为宜;
环境需求为:菌丝生长温度为5~35℃,最适宜温度为20~22℃ ,子实体形成温度范围为5~25℃ ,最适的温度为 11~16℃ ,出菇的大气相对湿度为 80%~90% ,菌丝生长的大气湿度为 55%~65% ,同时需注意通风换气。
2 菌种的分离和制备
2.1 菌种的分离
菌种选择:菌肉肥厚,菌盖圆整内卷、菌柄直挺,幼嫩的单菇子实体;
具体操作:将菌盖与菌柄交接处取组织块和菌髓接种到PDA基础培养基上,放到恒温为25度的环境中培养,大约6 天左右长满试管斜面后淘汰生长势弱,生长速度过快和污染菌株,选择菌丝健壮、整齐、生长旺盛、粉孢子少、菌落均匀的菌种进行多次提纯复壮,之后制作栽培种用于生产。用于生产。
2.2 原种制作
培养基配方:木屑78% 、麸皮20% 、石膏1% 、蔗糖1% ,含水量65% ,pH 值6~7 ;
制作方法:将培养基菌种瓶肩处用封口膜包封后高压灭菌40分钟,之后在放入黑暗、温度为20度的培养室培养,等菌丝长满瓶后选择菌丝粗壮、洁白,有细粉状菌丝,在培养后期选择表面出现成丛的黄色的子实体的优良菌种用于生产栽培。
3 栽培试验
3.1 发菌阶段
栽培培养料配方:木屑 70% 、麸皮 15% 、玉米面 13% 、石 膏 1% 、蔗 糖 1% ;玉 米 芯 70% ,木 屑20% 、麸皮 8% ,石膏 1% 、蔗糖 1% ;玉米芯 40%、木屑38% 、麸皮20% 、石膏1% 、蔗糖1% ;
具体操作:将主料拌匀后将蔗糖溶解水混合均匀,建堆预湿1天使培养料吸水充分,到第二天后将培养料含水率调控到65%后开始装袋(规格为17cm×33cm)。装袋时每袋装料1000g ,高压灭菌1h ,无菌接种,接种量要大,尽可能的让菌种块占满料面,之后在放入菌丝培养室,要求菌丝培养室温度在20℃,相对湿度在65%,每天通风换气1-2次,当发现杂菌时要及时隔离或清除污染。
3.2 出菇阶段
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移入出菇室后解开袋口降温增湿,需注意这是温度应当控制在12-14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料面打一次重水催蕾,之后在覆盖塑料薄膜,将空气中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每天掀膜通风1-2次,大约7-10天料面上会相继出现鱼籽样的原基,这段时间要做好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上的管理,要求温度在11-16度,空气湿度在80-90%,每天喷水2-3次。当幼菇长至3-5cm的时候需进行套袋处理。在采收时,用左手摁住菌袋右手握住菇体整丛拔掉,采收完后加强通风,停止喷水,将掉壁上的畸形菇清理,封上袋口使菌丝恢复生长4-5天后重新覆盖上薄膜,进行催蕾育菇处理知道第二潮菇采收,第三潮菇的转潮管理与此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