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颤抖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河蟹颤抖病怎么预防和治疗?河蟹颤抖病又可以叫作河蟹抖抖病,是目前对河蟹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生,将很有可能会对当地河蟹养殖产业造成极大损失。下面一起来了解河蟹颤抖病的预防及治疗。

河蟹颤抖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河蟹颤抖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8年进入6月后在江苏苏南地区的宜兴、高淳和安徽当涂等地区,近几年来少见的河蟹颤抖病开始大范围的出现;进入7月后多地区颤抖病多发,发病池塘河蟹死亡量持续上升,从每亩几个到严重时的10多个,死亡量大,河蟹颤抖病是苏南、安徽区域河蟹养殖一个死亡量很大的病害。一般个体重3克的蟹种至300克以上的成蟹均可患病;每年的3-11月为主要发病季节,严重发病地区发病率大于90%,死亡率在 70%以上;主要发病期集中在水温25~35℃,今年普遍高温的7-8月是河蟹颤抖病发病的高峰。

  河蟹颤抖病是因病原侵袭导致河蟹神经与肌肉传导系统损伤,以肢体颤抖、瘫痪甚至死亡为特征疾病的统称。该病1990年在我国出现,1997年后呈大规模流行,1998-1999 年为发病高峰期,在池塘、稻田、网围、网拦养殖河蟹中发生流行。我国各地河蟹养殖地区均有颤抖病发生,其中江苏为高发区。

河蟹颤抖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二、河蟹颤抖病的症状

  病蟹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螯足的握力减弱,吃食减少以致不吃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黑色。最典型的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病蟹出现肝胰腺变性、坏死呈淡黄色,最后呈灰白色;血淋巴液稀薄、凝固缓慢或不凝固;背甲内有大量腹水,步足的肌肉萎缩水肿,有时头胸甲(背甲)的内膜也坏死脱落;最后病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

  河蟹颤抖病早期主要表现:河蟹体色正常,常静伏岸边或水草旁;但病蟹食欲下降,活动减缓,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并伴有蜕壳不遂的症状,所以一看到河蟹出现早期的颤抖病的症状就要及时诊治、预防和治疗。

  三、河蟹颤抖病的病原学

  河蟹颤抖病的病因目前主流报道的有螺原体和病毒。在病毒性病原中报道较多的有中华绒螯蟹呼肠孤病毒,病毒主要感染鳃上皮。在螺原体相关报道中,针对颤抖症状的螺原体在发病蟹的肌肉和神经里分布较广,影响较大,且螺原体个体小,可以离开活体生存,便于水平传播。

  四、河蟹颤抖病的预防

  河蟹颤抖病的预防:加强疫病监测与检疫,掌握流行病学情况;做好健康蟹种的选育;建立良好的河蟹养殖生态环境,定期消毒水体,加强发病高峰前的消毒是预防的好方法。

河蟹颤抖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1.选用优质蟹苗,杜绝从发病区选育苗种。

  2.清塘和毒塘。清除底部的淤泥,投放蟹苗前15 天,用生石灰和溴氰菊酯清塘;投苗前进行解毒,投放扣蟹苗试水,放苗后泼洒葡萄糖类产品提高扣蟹的活力和抗应激能力。

  3.进入5月定期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体环境,定期用“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进行消毒,同时内服氟苯尼考粉+多西环素粉。相关药敏试验表明,螺原体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比较敏感。建议在5月后用氟苯尼考+多西环素连服3天,间隔15天后再内服3天。

  五、河蟹颤抖病的治疗

  目前针对颤抖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预防和后期感染后病毒的阻隔上,真正到了颤抖病后期河蟹因为神经损伤、空泡化严重基本无法治愈。

  1.以阻隔病蟹感染健康蟹为手段。在治疗中的前几天,主要是杀灭感染蟹。所以在这几天里会出现感染蟹大批量的死亡,目前市场上主要是以大剂量使用消毒剂如复合碘等消毒杀灭病蟹(减少水平传播),连用2~3天。此消毒方法仅供参考。

  2.发病早期,主要建议提高活力及免疫力,增强河蟹体质,主要是外泼葡萄糖类的产品,补充能量,增强体质;同时内服氟苯尼考粉+多西环素粉,连服3~5天,有效抑制螺原体的感染传播;泼洒氧化性底改改善底部环境。

  河蟹颤抖病因病原侵袭导致河蟹神经与肌肉传导系统损伤,这种损伤具有不可逆性,所以该病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以上内容转载自头条号吉山花瑶,看了河蟹颤抖病在我国发展的前世今生,大家有没有对它形成一个认识呢,不管你那里有没有发生,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还是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