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收到这一个农业提问:“我家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用药和邻居家用的是一样的,为什么我家的猕猴桃病了,他家的就说好的?”小编在此不禁要问,难道用同一种药就能保证效果一样吗?答案当然不是,那么导致果农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哪些呢?
归结一下,除了小气候不同(虽然同在一个村,有的是山坡,有的是平地,有的是山坳,有的是风口)、土壤投入如:生物菌剂、土壤除菌、肥力等这些前提因素以外,用药方面有以下几点:
一、用药时机、次数、浓度
正确的防治病害理念:药剂防治病害是最后措施,病害是以防为主,不让作物得病是最经济有效的植保手段,真的作物得病了,那治疗要用“猛”药,一下子把病害压住,但有的种植者考虑成本或一些老的说法,必须间隔多少天这样的考虑,往往是耽误病害治疗时机,所以,这一条总结就是,尽早防治,打够疗程,病害突发的时候在植保人员的建议下提高浓度使用。
二、配药的方法
现在很多人愿意用几种药剂复配打,或者是同一时期防治多种病害,需要几种药剂,这样就涉及到了药剂之间复配的问题。
1、复配要严格二次稀释操作;
2、强酸强碱性药剂之间不能复配;
3、复配后出现大量沉淀、气泡、豆腐脑状等情况下,不能使用;
4、一些药剂混合后会生成其他新的成分,可能对作物有害。建议是一次配药、营养等加一起不超过5种。
三、施药的方法
不同部位的病害采用不同的施药方式:根部病害—灌根+喷雾;维管束病害—喷雾+灌根茎部病害—喷淋;叶果部病害—喷雾(雾化越细越好);叶片背面有病斑—托喷等。很多病害反反复复其实就是喷布覆盖不好,没有做到果园用药全覆盖。
四、对症下药
正确诊断病害,实际中我遇到一些种植者,针对病害往往不能准确的选对药剂,根腐病用疫病的药,斑点类病害则用细菌类的药等情况,所以肯定效果不佳。
选择对症的药剂大体要遵循:预防用的药剂要选择分散性好、杀菌谱广、兼有营养植物的保护性杀菌剂如靓果安;灌根用药最好具有内吸性?特别是防治枯萎病等维管束病害必须选用内吸性杀菌剂;治疗用药一定要用主治特效杀菌剂,最好具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效。并且打药同时加营养。
五、常规化学农药易产生抗药性
多次用一种化学药剂时间长了产生了抗药性。
六、配药水质不好
水质不好有时候会和药物某些成分发生反应而影响药效,或者是水质偏碱性药是酸性的,水质偏酸性而药是碱性药等情况。同样会让药效打折扣。
所以,这位果农,看了上述这些因素对于出现现在的问题的原因是否有了答案呢?出现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打药次数不够,或者打药不彻底,还有选错药剂等问题。另外就是疑难病害,如根腐病,青枯病,猕猴桃溃疡病,苹果腐烂病等,这类病害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结果,在植保中,也应该以防治为主,不能等到肉眼见到病症了,才去打药,那样实际上已经是晚了。所以要提前做好植保工作,增加果树营养管理等,做好预防病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