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发展,地瓜等健康蔬品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并且受市场需求变动的影响,地瓜高产栽培技术也日益发展。下面就来学习地瓜红薯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1 高产栽培技术
1.1 地块选择以及土地平整问题
1.1.1 地块选择
地瓜种植受地形、水源、土壤以及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因此应根据地瓜耐旱特性选择地势高, 土壤疏松肥沃且通透性好, 地块土壤和周围水源未受污染或污染程度低的地块。
1.1.2 土地平整问题
地瓜种植多在5、6月上旬, 在种植前应先平整土地, 把前茬作物根系落叶清理干净, 打碎土坷垃, 使土壤疏松平整。然后起垄, 垄高在25cm左右, 保持55-60cm的垄距。
1.2 选育壮苗
地瓜作为经济作物, 品种的选择应顺应市场需求变化, 可以更多地尝试在栽培市场是欢迎的新品种, 新品种抗病性强, 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在育苗阶段可以采用拱棚加温育苗、酿热物双膜育苗, 后者培育壮苗成功率更高。壮苗标准是节间粗短, 有5-8个展开叶。
1.3 栽培方法
1.3.1 合理密植
地瓜栽培一般为3.75万-4.5万株/hm, 栽培时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确定地块栽植数, 肥力高则稀植, 肥力低则密植。
1.3.2 适时早栽
春季头茬地瓜种植在4月底5月初进行较为合适, 最晚应在5月10日前完成栽培。夏季红薯需在6月10日之前完成栽培, 越早越好。可以根据天气状况, 选择阴雨天或雨后下午栽植。栽培时应是幼苗与土壤密接, 提高秧苗成活率。
1.4 田间管理
1.4.1 查苗补苗管理
在栽培后三到四天后应查看秧苗成活情况, 及时补苗。补苗时同样应该在阴雨天进行, 如果墒情不充分, 可以人工浇水补苗, 保证秧苗数量, 增加地瓜产量。
1.4.2 锄草管理
在秧苗成活后应勤锄草, 进行中耕提垄, 避免杂草与秧苗争夺养分和水分, 妨害秧苗成长。
1.4.3 化控管理
地瓜藤蔓生长到后期过于旺盛, 容易吸收大部分养分, 影响地下根块的增长。以前人们会采用“掐尖”的方式抑制其生长, 现在针对大范围规模化地瓜栽培, 可以采用化学方法控制其增长。通过向秧苗尖部喷洒15%多效唑与水2.4:1的溶液来控制其生长, 用量为1275 kg/hm-1650 kg/hm。
1.4.4 施肥管理
肥料不仅可以促进地瓜生长还可以有效提高地瓜抗病性, 因此施肥管理尤为重要。施肥前可定期进行土壤检测, 根据土壤缺乏元素有针对性地施肥。可以采用配方施肥, 综合运用有机肥和化肥, 改良土壤以提高地瓜产量。
地瓜秧苗成活后, 应结合中耕锄草提垄的机会, 施用提苗肥, 一般施用尿素, 促使秧苗均匀生长, 提高产量。
在地瓜结薯期, 应根据土壤肥力以及地瓜生长状况追肥。地瓜在茎叶生长期对氮肥需求量较大, 在块根膨大期需要磷肥较多, 但在结薯期对钾肥吸收量大且地瓜喜钾肥, 一般追肥为尿素和硫酸钾, 尿素用量约为150Kg/hm, 硫酸钾用量为225 kg/hm。每次施肥后都应用清水浇洗表面肥料, 避免烧苗现象出现。
1.5 灌溉管理
地瓜属于耐旱作物, 但地瓜又怕旱又怕涝。农户应及时调整土壤干湿状况, 因为干湿不定不利于根块均匀生长, 影响最终品质。因此, 在地瓜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适量灌溉, 适时观测土壤干湿状况, 及时排涝。
2 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采用脱毒苗
地瓜病虫害防治应将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理念, 脱毒苗是预先经过消毒的种苗, 具有较强的抗病性, 可以有效防止因环境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 减少病虫害发生率, 提高地瓜产量和品种。
2.2 玉米套种
地瓜与玉米套种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还可以改变耕作环境, 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3 轮作
水田可以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 水稻和地瓜轮作以改善土壤状况, 增强抵抗病虫害能力, 提高地瓜产量和品质。
2.4 灯光杀虫
根据害虫特性, 可以采用黑光灯诱杀害虫。
2.5 害虫防治
害虫防治应采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
(1) 对地瓜种植地块进行翻耕以及清理, 及时去除病株, 消灭害虫虫卵依附条件, 从源头杜绝病虫害的发生;
(2) 地瓜种植区常见的害虫是小象甲、地老虎、蝼蛄、金针虫、叶甲等地下害虫, 在地瓜生长前期可以用5%辛硫磷防治;
(3) 地表害虫如斜纹夜蛾、甘薯天蛾及蚜虫等可以采用90%敌百虫10000倍液喷雾防治。
2.6 使用观测技术
对地瓜种植区安装监测设备, 实时监测病虫害害状况, 以便早发现早防治, 减少经济损失。
总之,随着生鲜地瓜市场以及相关产品如地瓜干、考地瓜和地瓜零食产业的发展, 地瓜已经不再是人们解决温饱的食物, 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代表。地瓜栽培也因此蓬勃发展起来了。本文结合地瓜栽培现状, 为其发展提出了科学可行的策略, 以提高地瓜产量和品质, 提高经济收益, 增加农户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