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在养牛的过程中,很多人会遇到这些问题,犊牛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料肉比高等等。
养牛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牛场效益高低,对于繁育牛场而言,若想提高效益关键在于生得多、死得少、长得快。当前国内多数牛场的母牛平均年产犊牛可达0.8头左右,不过犊牛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料肉比高等一系列问题,却致使牛场成本居高不下处于连年亏损状态。经生产实践证明:加强新生犊牛的护理,有助于提高犊牛成活率、生长速度,以及降低育肥期的料肉比。
1、初生犊牛体质弱
弱犊势必会出现死亡率高、发病率高及生长速度慢等问题,而初生犊牛体质强弱关键在于初生体重与活力。母牛怀孕期间,特别怀孕中后期犊牛快速发育期,一定要补充足够的营养,以促进犊牛发育,达到理想的初生体重与活力,另外也可促使母牛分泌更多的乳汁。根据配种时间预算出分娩时间,做好母牛接产工作,避免产程过长或难产,当犊牛与母牛连接的脐带断裂而长时间没有产出,便会出现缺氧窒息或活力差等问题,进而形成弱犊。
2、防止犊牛受寒
犊牛初生后应及时清除掉口鼻内的羊水,防止羊水进入肺部而造成异物性肺炎,或羊水吃进肚中而影响消化能力。身上的羊水可让母牛舔干,这样有助于促进胎衣的排出与增进母子感情,若母牛不舔或天气寒冷等情况下,可人工采用毛巾或麦麸擦干。此外犊牛初生后前8~12个小时,必须做好保温工作,最好使温度达到20℃以上(越接近于母牛体温越好),不然则容易出现受寒腹泻、发病或活力下降。
3、科学进行断脐
不少饲养员会在犊牛出生后马上进行断脐,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太好。犊牛出生后5~10分钟再进行断脐,一来可以有效缓解犊牛缺氧状态,对提高犊牛体质与活力有较大的帮助;二来脐带血中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对犊牛后期的体质、免疫力、生长速度非常关键,应尽可能减少脐带血的丢失。犊牛断脐前将脐带血回挤一下,然后从3~5厘米处断开,并用碘伏对脐带及周围进行消毒(至少进行3~5天),另外应尽可能避免对脐带进行结扎,让其伤口敞开自然干枯、脱落即可。
4、尽早吃足初乳
犊牛出生后应尽早让其吃上并吃足初乳,以便从母乳中获取营养与母源抗体。当犊牛不能自行吃上初乳时,应进行人为辅助,对于一些不知道吃奶的犊牛,可将乳汁挤到手指放入犊牛口中让其吮吸,慢慢的便可以形成条件反射正常吃奶。犊牛出生后前3天,饲养员一定仔细观察犊牛吃奶情况,以及母牛奶水质量等问题。当母牛泌乳量不足时应增加营养与催乳,或者对犊牛进行寄样或人工哺乳;当母牛患乳房炎时应停止对犊牛的哺乳,以免犊牛吃了坏奶而出现拉稀。
5、防止犊牛吃进污物
新生犊牛出现腹泻一方面与吃奶量、温度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吃进病原微生物有关,前者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后者多会引起细菌或病毒性腹泻,因此应尽可能防止犊牛吃进污物。母牛临产前对后驱、乳房进行消毒,避免犊牛一出生便吃进病原微生物;做好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以降低环境内的病原微生物。
6、避免踩伤或压死
实际养牛过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犊牛被踩伤或压死,让饲养员无法不感到惋惜。避免犊牛被踩伤或压死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尽可能选择母性较好的母牛留种,并做好母牛分娩前后的保健工作,促进母牛产后恢复;加强产房温度的控制,当温度过低时牛会扎堆取暖、犊牛会趴窝在母牛身边,这样踩伤或压死的几率便会大大增加;尽可能一头母牛一间产房(或一个栏),避免将产犊母牛放入大群进行饲养;减少对牛的惊吓;饲养员多进行巡圈,尽可能做到产房24小时不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