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如何防治?

养殖户在养殖猪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但是必须每个小问题都的耐心处理好,下面就来讲讲养殖场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如何防治?

主要原因

初生仔猪免疫系统不完善, 消化器官不发达

仔猪在母体中是通过胎盘获取营养, 出生后只有通过吃到初乳获得免疫球蛋白才能产生免疫力, 但这种免疫力相对较弱, 对外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不能产生相应的抵抗力;加之初生仔猪消化功能不完善, 消化酶不足, 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使仔猪消化不良, 从而引起仔猪腹泻的发生。

细菌性、病毒性及寄生虫病原引起的腹泻

细菌性病因

如果仔猪被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或C型魏氏梭菌等病菌感染, 可引起1~30日龄仔猪发生仔猪红黄痢、白痢、仔猪副伤寒等疾病, 这几类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处理措施跟不上, 就会使仔猪死亡率偏高。

病毒性病因

被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和猪伪狂犬等病毒性病原感染时, 可导致猪发生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等疾病, 这几类疾病多发于冬、春等寒冷季节, 年龄越小的仔猪死亡率越高。

寄生虫病因

当仔猪感染猪球虫、蛔虫、猪小袋纤毛虫及类圆线虫等寄生虫时, 也可以引起仔猪腹泻,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20日龄以上的仔猪, 一般呈慢性经过, 寄生虫病在夏秋高温高湿季节易感多发。

环境、饲料等因素引起的腹泻

在养殖过程中发生环境变化、饲料更换等原因时也可导致仔猪发生腹泻:例如当仔猪生长环境温度发生变化, 舍内外温度过高或过低, 或者当猪舍空气中微生物和尘埃数量急剧增加是, 都可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而发生腹泻;其次是仔猪和母猪分开, 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也会诱发应激反应, 发生腹泻;三是仔猪开食后由于饲料品种、料型的更换, 会造成饲料品质过高或过低, 使仔猪采食量下降, 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初生仔猪吃初乳是产后预防腹泻的第一步

因为通过母乳中产生的抗体可以使仔猪在第一时间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 所以仔猪出生后, 要保证所有仔猪及时吃到充足的初乳获取母源抗体。仔猪尽早开食后, 要选用高质量的乳猪料, 并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乳清粉等解决仔猪体内消化酶缺乏等问题。通过以上方法, 可以尽量防止和降低仔猪因为免疫及消化系统问题引起的腹泻、死亡。

仔猪细菌性腹泻的防治

可以从饲养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医治等方面进行防治:首先是加强待产母猪的饲养管理, 合理调制母猪饲料, 保证初乳中能有较高浓度的母源抗体;其次是有条件的养殖户, 可以对产前母猪进行免疫接种:产前5~6周和2~3周各免疫1次大肠杆菌单价或多价苗;也可在产前14~21 d接种仔猪黄、白痢疫苗, 同时也做好其他疫苗的免疫。三是对出生后因细菌性病原腹泻的仔猪, 在经过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的药敏试验后, 选择特效适用的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仔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疫苗接种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措施:由于病毒性腹泻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因此, 要随时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 加强消毒和清理工作, 增强母猪和仔猪抵抗力。二是可以在母猪产前30~45 d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猪流行性腹泻灭活苗或猪轮状病毒苗等。三是对于患病的仔猪, 可采取使用收敛止泻剂、口服补液盐或用氟哌酸、庆大霉素等药物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防治继发感染, 降低病毒性腹泻引发的死亡率。

仔猪寄生虫病腹泻的防治

首先是对母猪和仔猪进行合理驱虫, 怀孕母猪可在产前3个月和产前7 d进行驱虫, 防止通过母体传染;对仔猪可选用百球清、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等进行1~2次驱虫。二是搞好环境卫生, 对猪粪便及时进行清理并做无害化处理;适时对圈舍和饲养用具进行清洗、消毒, 保持猪圈的清洁卫生。

仔猪腹泻该如何防治?

环境、饲料等因素引起仔猪腹泻的防治

首先要加强仔猪舍的防寒保暖工作, 保持猪舍的通风干燥;通过消毒等方式减少圈舍空气中微生物、尘埃等有害物质的数量, 降低仔猪因环境因素而发生腹泻病的几率。二是选用优质的母猪饲料及预混料配制哺乳母猪日粮, 确保日粮营养均衡、合理, 保证母乳充足;在仔猪断奶前后的饲料中适当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微生态制剂等, 提高饲料消化率, 促进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有效预防和降低仔猪腹泻。三是对仔猪进行逐步断奶 (白天将母猪隔离, 夜间母仔合并, 最后去母留仔) , 保持断奶前的饲喂次数, 对仔猪饲料实行逐步更换, 这样可有效避免因为断奶和饲料更换引起仔猪腹泻。

由于仔猪腹泻大多是由病原、环境、饲料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 所以养殖户在实际病例中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 做好仔猪腹泻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