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惠农网小编来和大家谈谈台湾泥鳅、滇池高背鲫鱼的梯田生态养殖技术,如果您有想法养殖这两种水产,家里也有梯田就可以试验,不妨过来学习一下!
1 养殖技术
1.1 选择田块
选择相对整齐、连片、水源充足、保水性强及交通便利的田块放养台湾泥鳅、滇池高背鲫鱼。
1.2 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田埂整理。田块注水前,加固田埂。将田埂加高、加宽并夯实,具体为埂高0.6m、宽0.5m。确保田块蓄水安全并增加水体容积和溶氧量。
2)开挖鱼沟。4月中旬,依据田块的大小开挖“十”字型鱼沟1~3条,鱼沟宽、深分别为0.6m、0.6 m或0.4m、0.4m两种规格。其作用一是在水稻防病施农药和晒田增温撤水时确保放养鱼类有适宜的生存空间,二是方便投喂,三是加大稻田通风性能便于稻谷生长。
3)拦鱼设施。在田块的相对角田埂上分设注、排水口,各田块的注、排水口要独立而不串连,有利于防治鱼病和病原体交叉感染。注、排水口安装双层筛网作为拦鱼设施,外侧筛网兼作拦污栅用。双层拦鱼设施既可以防止逃鱼,又方便安全检查和及时弃除污物。
4)水肥管理。5月初完成田块底肥施放工作,将腐熟发酵后的农家肥均匀地撒铺于田块表面(注意不要落入鱼沟内)并作薄土掩盖,每亩施农家肥1000~1200kg,底肥施好后一周将田块注入新水,水量以保持高于田块土层0.04m为宜。插秧苗前3d每亩再施用尿素5~8kg和普钙30~40kg,并确保田块不漏水即可。
5)秧苗移栽。5月中旬将秧苗移栽于田中,秧苗每丛3~4株为宜,以行距0.25 m、株距0.18 m为宜。移栽时保持水深0.04 m。15~20 d秧苗返青后,随秧苗株高逐步提高水位,以水位不淹没秧心叶为准,田块最深水位不超过0.2m。
1.3 种养管理
1)放养。秧苗全部返青后,即可投放养殖苗种。5月26日,引进4~8 cm的台湾泥鳅苗15000尾投放试验田,每亩投放3000尾;6月10日每亩投放高背鲫寸鱼苗300尾,苗种投放前用3%食盐溶液浸泡3~5 min。
2)巡查检查。苗种放养后,定期检查注、排水口和拦鱼设施以及田埂是否结实和完好,有无漏水现象。观察田块水深是否稳定,此期间应保持田块水深在0.1 m以上。如遇天气变化或下大雨时,要及时检查注、排水口,调整田块水深,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漫埂、塌埂和拦鱼设备损坏造成鱼外逃损失。
3)投喂。苗种放养初期,根据所养鱼和泥鳅的特点,每天定时投喂二次(早10时、下午6时),饵料为玉米、小麦面混合料(比例为80%∶20%),做成糊状定2~3个点同时投喂。投饵量可自行调整,一般情况以每次投饵量在45 min内摄食完为佳,以保证鱼体健康和正常生长,提高饵料转化率。如遇天气变化可酌情减投或不投。
4)日常管理。一是做好“三观、四查”工作。三观即一观水位是否相对稳定,二观泥鳅和鱼的摄食是否正常,三观水色是否存在明显变化。四查即一查田埂有无渗漏、拦鱼设施是否完好,二查鱼沟是否完好,三查鳅、鱼是否有浮头现象,四查有无水鸟或蛇等对养殖鱼类侵害。经过“三观、四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二是每天捞出残食残渣及杂物,保持水体清洁;三是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四是施用农药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禁用对鱼类有害的农药。
2 效益分析
9月19 -20日,对0.33 hm2试验田测产验收,共收获泥鳅154 kg,平均亩产泥鳅30.8 kg;鲫鱼25 kg,平均亩产5 kg。养殖泥鳅、鱼的田块平均亩产香糯谷439.5 kg;净栽稻谷的田块平均亩产香糯谷417.3 kg。
2.1 经济效益
1)种植产值。放养泥鳅和鱼的稻谷亩产值:夕阳香糯谷每亩439.5 kg×75%×12元/kg=3955.50元;净栽种水稻亩产值:夕阳香糯每亩417.3 kg×75% ×10元/kg=3129.80元;
2)养殖增值。泥鳅亩产值30.8 kg×60元/kg=1848元;鱼亩产值5 kg×40元/kg=200元;减少农药、化肥支出80元;合计亩产值2128元。亩养殖支出:玉米、小麦面混合料支出120 kg×3元/kg=360元;苗种支出330元;合计亩支出690元。亩养殖增值为2128元-690元=1438元。
3)养殖泥鳅、鱼的稻田新增产值。水稻新增产值825.70元+养殖泥鳅、鱼产值1438元=2263.70元。
2.2 社会效益
1)梯田养殖台湾泥鳅、滇池高背鲫鱼,为市场提供了绿色鱼产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稳定了粮食生产。
2)2016年中秋、国庆期间,夕阳村委会迎来了4000多人实地体验旅游,品尝、购买泥鳅、大米和其他农产品。梯田养殖将推动该地社会、经济、旅游业发展。
好了看了他们的台湾泥鳅、滇池高背鲫鱼梯田生态养殖技术案例,你们有没有心动呢?更多水产养殖技术尽在惠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