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危害及正确选用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作物的农药使用一直是消费者的重点关注。下面,小编就和您讲讲农药的危害和正确使用方法。

当前, 随着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 农药残留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尤其是蔬菜农药残留问题, 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人们对安全蔬菜的呼声越来越高, 发展无公害食品,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已成为必然趋势。

1、农药的发展

农药是用来杀灭和控制有害生物的化学物。农药对于农业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病、虫、草害, 全世界每年损失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一半, 使用农药可以挽回总产量的15%左右。世界上化学农药年产量已达数百万吨, 品种超过1000种, 常用的有250种左右。最早使用的农药为无机化合物。在1940年前后开始使用DDT和六六六等有机氯化合物农药, 由于它们价格便宜, 并具有长效杀虫能力, 因而很快推广, 成为最主要的农药品种。但有机氯农药有积累性, 不易降解, 从上世纪60年代起许多国家开始禁止或限制使用, 逐渐为50年代出现的有机磷农药所取代。但有些学者认为有机氯农药的毒性尚不能定论, 有机氯除草剂还有应用。

2、农药造成的危害

2.1 农药对土壤、农作物的污染

由于农药的施用通常采用喷雾的方式, 农药中的有机溶剂和部分农药漂浮在空气中, 污染大气;农田被雨水冲刷, 农药则进入江河, 进而污染海洋。这样, 农药就由气流和水流带到世界各地, 残留土壤中的农药则可通过渗透作用到达地层深处, 从而污染地下水, 会破坏生态系统, 引起人和动、植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

2.2 农药对生态的破坏

长期农药的不当滥用, 导致害虫、病菌的抗药性。抗药性的产生造成用药量的增加, 乐果、敌敌畏等常用农药的稀释浓度已由常规的1/1000提高到1/400~1/500, 某些菊酯类农药稀释倍数也由3000~5000倍提高到1000倍左右。同时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误杀了害虫天敌, 还杀伤了对人类无害的昆虫, 影响了以昆虫为生的鸟、鱼、蛙等生物;在农药生产、施用量较大的地区, 鸟、兽、鱼、蚕等非靶生物伤亡事件也时有发生。

2.3 农药对人体的危害

多数农药对人和动物有毒害, 大量接触以及误食后会造成急性中毒和死亡。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三致”危害。

2.3.1 急性中毒。

农药经口、吸呼道或接触而大量进入人体内, 在短时间内表现出的急性病理反应为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往往造成大量个体死亡, 成为最明显的农药危害。

农药的合理使用

2.3.2 慢性危害。

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农药的食品, 可使农药在体内不断蓄积, 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农药慢性危害虽不能直接危及人体生命, 但可降低人体免疫力, 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致使其它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

2.3.3 致癌、致畸、致突变。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动物实验确证, 18种广泛使用的农药具有明显的致癌性, 还有16种显示潜在的致癌危险性。

3、如何正确使用农药

在农药的施用上, 要合理选药、对症下药。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防治病虫害种类, 选用合适的农药类型或剂型。

3.1 要适期用药

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对病害要求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 控制其发病中心, 防止其蔓延发展, 一旦病害大量发生和蔓延就很难防治;对病虫则要求做到治早、治小、治了, 害虫达到高龄期防治效果就差很多。不同的农药具有不同的性能, 防治适期也不一样。生物农药作用较慢, 使用时应比化学农药提前2~3d。

3.2 要科学用药

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不能长期单一化, 防止病原菌或害虫产生抗药性, 利于保持药剂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年限。蔬菜生长前期以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为主, 生长后期以生物农药为主。使用农药应推广低容量的喷雾法。

农药的危害

3.3 选择正确喷药点或部位

施药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确定植株不同部位为靶标, 进行针对性施药。达到及时控制病虫害发生, 减少病原和压低虫口数的目的, 从而减少用药。

3.4 要严格按照期限执行农药安全间隔

菊酯类农药的安全间隔期5~7d, 有机磷农药安全间隔期7~14d, 杀菌剂中的百菌清、代森锌、多菌灵14d以上, 其余7~10d。农药混配使用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