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果树种,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板栗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在种植过程中,有些板栗园出现低产板栗是什么原因?下面一起来看看地产板栗园的改造技术。
一、形成的原因
1.栽植技术不当
片麻岩山地多为砾质褐土,保肥水能力差,山区水源条件缺乏,灌水不足,又没有补水条件,新栽板栗再生新根较慢,结果造成成活降低。
2.求产心切嫁接不当
板栗幼树生长缓慢,尤其是在肥水条件较差的丘陵山区,生长量会变小,据调查,在丘陵山区播种的一年生幼苗,一般生长量在25~45cm,而新栽植的实生幼树,新梢生长量一般在25cm,这种树刚成活,根系很少,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但种植者急于尽快收到经济效益,对当年栽植的板栗实生苗,不管树势强弱,第二年全部进行嫁接,而砧木较细的,就把嫁接部位(拦头插皮接)压得很低,由于接穗、技术等原因,成活率很低,砧木不能抽生新梢而被憋死。千辛万苦栽活的栗树,由于过早嫁接,造成栗园缺株。
3.营养面积小
在80年代至90年代发展的板栗,大多数是人工挖的定植穴,穴长、宽、深各为80cm,由于丘陵山区的土壤硬度大、石砾多,根系向外伸展困难,定植后2~3年可伸展到定植穴的边缘,随即在定植穴内返卷生长,嫁接2~3年内生长结果正常,随着树冠的增大,根系不能满足枝叶生长的需要,出现细弱枝和鸡爪码,形成小老树最后基本上失去结果能力。
4.品种选择不利
据调查,板栗多为实生栽培,在20世纪70~80年代,林业部门通过板栗嫁接林木推广优良品种,使产量、果品质量大幅度提高、结果时间从过去的10年左右缩短到2~3年,比过去提早结果7~8年。板栗新品种和嫁接技术被广大栗农所认识。但在板栗新区,随便采集接穗,不但未能起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反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一心想尽快致富的积极性受挫而放弃管理。
二、改造技术要点
1.深翻栗园改良土壤
土质为黏土的栗园,在当年采收后至冬初前进行改土,幼树从定植穴外东西两边挖深、宽各50cm,长度与树冠相等的改土沟,每个沟内填30~50kg有机肥,翠年在树冠的南北挖沟换土,每隔一年轮换一次,直至把全园土壤全部挖通改良为止。对沙土栗园要掺拌黏土,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客土压沙,此方法改土效果好,树势恢复快。对人工挖坑有石质性花岗片麻岩的栗园,要根据四周土壤硬度大,根系伸展困难。此类栗园人工劳动强度大、速度快、费用高、持续时间短、效果差。采用机械打孔闷炮扩穴省工省力,速度快、松土面积大、持续时间长、效果好。幼树在树干左右1.5~2.0m打大直径0.8cm,深100cm的爆破孔。每孔装药0.25kg并与雷管、导火索相连,用黏土将爆破孔填满扎实,然后点燃导火索闷炮扩穴。第二年根据地势和土壤状况,在其他方位在度扩穴。对闷炮改土扩穴后的栗园,在施肥时可及时进行改土。
2.合理施肥科学管理
2.1 基肥施用的时间
一般在秋季果实采收后及时施入。
由于栗树因开花、果实生长发育,新梢生长、花芽分化已消耗大量养分,需尽快恢复树势和积累养分。此时,气温高,微生物分解活动和根系吸收能力较强,有利于养分的吸收利用。
2.2 基肥施用量
施肥时要根据树龄、树势、产量、肥料种类而定。板栗基肥中的营养量要占果树全年总需营养量的70%左右,要使板栗连年高产稳产。盛果期板栗每667m2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kg,在施用有机肥的同时,要适当配合氮、磷、钾复合肥,有机肥的氮素当年利用率为20%~30%,磷素利用率为25%~40%,钾素利用率60%~70%。在有机肥中混入尿素、磷酸二铵、过磷酸、钙等,可起到长(效)短(效)互补作用。
2.3 应施用经过腐熟的有机肥
腐熟后可以杀灭其中的病虫源、草籽,施肥位置在树冠垂直投影外缘,深度为20~40cm的吸收根分布区内。施肥最好采用放射状施肥法,以减少伤根。
三、保中养分复壮树势
衰弱树最大的特点是树上树下的营养比例失调,应及时对各类枝进行轮替更新修剪,可保持栗树长势及老弱枝复壮。对多年放任生长的衰弱树,要更新修剪,回缩大枝,更新回缩骨干枝,使冠经缩小20%~25%,树冠高度降低0.5m左右。对树龄较大,树势极度衰弱,土壤瘠薄的栗园,要重更新。而是对冠内无用的大枝全部清除,余下的主侧枝从先端3~6年生枝干处更新。更新回缩后要注意保护截面伤口,防止染病,并于更新前加强土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
四、病虫害防治
更新后的栗园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尤其要对木橑尺蠖。舟形毛虫、舞毒蛾等大型鳞翅目暴食性幼虫,一定要治早活小,避免再度受到食光之灾。红蜘蛛亦是防治的关键,更新后的栗树要先刮掉老树皮,消灭越冬卵和各种病菌,展叶后喷1000倍螨死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