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精养池塘生态防病技术措施

  水产养殖,在高温季节和寒冷东西都需要用户打起十二分精神进行管理,因为稍一不留神,可能就会造成大量水产品的死亡,尤其是对精养的池塘来说,病害发生率更高,轻则影响池鱼的健康生长,重则造成池鱼大批死亡,甚至发生翻塘死鱼事故。下面一起学习高温季节精养池塘生态防病技术措施。

高温季节精养池塘生态防病技术措施

  1 科学投饵,增强池鱼体质

  根据“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的活动情况)和“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原则灵活掌握,合理投饵,确保池鱼吃的匀、好、足,降低池鱼饵料系数,增强池鱼体质,增加鱼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养出的鱼规格大,产量高,肉质鲜美,口感好。

  2 合理加注新水,确保池水肥、活、嫩、爽

  一般每间隔7~10天应向池中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cm,如果出现水质过肥或水质腐败等现象,应及时排出老水,并注入新水,通常换水不宜超过池水的1/5。通过经常性的水质调节,力求水色保持在黄绿色或黄褐色,确保水质肥、活、嫩、爽,促进池鱼健康快速生长。

高温季节精养池塘生态防病技术措施

  3 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调水又防病

  高温季节应适时开启增氧机,通常遵循“三开二不开”的原则,即晴天中午开机增氧,阴天次日清晨开,连续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阴天中午不开。及时增氧,促进池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硝酸盐,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及硫化氢的含量。对于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安装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对鱼池水质实时监测,实时掌握水质指标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控水质,使增氧机成为“调水增产机”而不仅仅是“应急救命机”,减少病害的发生,有效增加养殖产量。

  4 泼洒生物制剂,改水又改底

  在养殖中,由于投饵量不断加大,池内残饵及鱼的排泄物不断累积,水色更浓,水质更肥,极易造成水体营养化,应间隔15~20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物制剂,如EM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调节水质,平衡藻相和菌相,降低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积存,改善鱼池底质,为池鱼健康快速生长营造一个优质的水环境。

  5 轮捕轮放,减少单位面积存鱼量

  养殖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养殖技术,而且还需要时刻掌握市场价格动向,采取分批捕捞,轮捕轮放,降低池鱼发病的概率,减少了养殖风险,降低了单位面积存鱼量,又增加养殖产量,实现高产稳产。可以使池鱼提早上市,待价而沽,适时销售,获得养殖效益最大化。但高温季节在拉网、运输、放养等过程中,操作应轻柔,避免池鱼机械损伤,降低患病概率。

高温季节精养池塘生态防病技术措施

  6 驱除病原生物,切断传染源

  很多种类的寄生虫在寄生鱼体前,在发育的不同阶段会经历一个或多个中间寄生,应及时驱除寄生虫的中间寄主,能有效降低发病率,如双穴吸血病,椎实螺是双穴吸虫毛蚴第一中间寄主,而双穴吸虫的成虫寄生在鸥鸟的肠道内,通常可采用投放网片或草把进行诱捕椎实螺,同时进行驱鸟,切断传染源,减少病害的发生。

  7 科学管控,消除治病因子

  坚持早中晚三巡塘制度,尤其是台风、暴雨、连续阴雨等极端天气,更应全天候坚持巡塘,观察鱼池水质变化及鱼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置措施。通常采用的鱼病防治方法有泼洒法、悬挂法和内服法。坚持定期泼洒药物,按时挂篓挂袋,间隔投喂药饵,防治结合,严格管控,坚决杜绝病害发生。一般每间隔15~20d,全池泼洒氯制剂一次,鱼病高发时期每间隔15d用出血宁、五黄粉等药物拌饵或制成药饵投喂,用量一般为投饵量的0.5%左右。同时打扫好池塘卫生,及时清除残饵及池中杂物,渔具使用后应放在阳光下曝晒,并药浴消毒,保持池塘环境卫生,消除治病因子。

  关于高温季节精养池塘防病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