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怎么治疗?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这个病又可以叫作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临床症状有抽搐、站立不稳等。这个病的发生会给养鸭户造成极大的损害,下面一起学习一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诊断与综合防制。
一、流行病学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寒冷的冬春季节较多发,各个品种的鸭都可感染,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一般为 5% ~ 80%。主要感染1~8周龄的雏鸭,1周龄以内的雏鸭因有母源抗体而很少发病,2~5周龄的雏鸭最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很少发病。成年鸭发病可带菌而成为该病的传染源,主要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皮肤和黏膜等传染,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主要的传染途径是受污染的饲料、饮水、环境、飞沫、空气、尘土等。育雏室空气不流通,潮湿,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不好,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蛋白质含量过低,饲养管理不当,气候骤变,环境恶劣及各种应激因素刺激等,都会诱发和加剧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二、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 1 ~ 3 天,有的可长达 7 天,根据病程的长短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或慢性型。
1. 最急性型
主要发生在幼鸭群中,一般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即突然死亡。
2. 急性型
主要见于 2 ~ 4 周龄的雏鸭,病程一般为 1 ~ 3 天。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行走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缩颈,甩鼻打喷嚏。眼睛和鼻孔有浆液性或脓液性分泌物,常使两眼周围的羽毛粘连或脱落,鼻孔被分泌物堵塞,导致呼吸困难。排绿色或黄绿色恶臭稀便。部分病鸭腹部膨胀。后期病鸭出现消瘦、脱水和神经症状,如两腿僵直,摇头摆尾,头颈震颤或头向后勾于背上,有的出现角弓反张,全身痉挛性抽搐,经几次发作后死亡。
3. 亚急性或慢性型
主要见于 4 ~ 7 周龄雏鸭或由急性病例转化而来,病程可达 l 周或 1 周以上,患鸭头颈歪向一侧,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关节肿胀、共济失调,站立时呈犬坐式姿势,进而出现痉挛性点头或摆尾,前仰后翻,翻转后仰卧,两腿呈游泳状划动,少数病例出现呼吸困难,消化不良,脱水消瘦,最后衰竭死亡。耐过的病鸭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成为僵鸭,饲料报酬率低,失去经济价值。
三、剖检病变
该病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浆膜面上有广泛性的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以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为最明显。肝脏肿大,表面覆盖有一层质地均匀、呈现黄色或灰白色的透明状纤维素伪膜,实质较脆,易剥离。心包膜混浊增厚,表面可见一层灰黄色或灰白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有的心外膜与胸壁粘连,心包液明显增多,内有黄白絮状物和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气囊膜混浊增厚,有斑点状或絮状纤维素性渗出物,常与胸腹壁粘连,严重的病例气囊内有灰白色的块状物。胆囊肿大,内充满浓稠的胆汁;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肺呈黑色或间质性水肿。有神经症状的病例出现脑膜充血、水肿、增厚和小点状出血,脑室内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有些慢性病例常出现单侧或两侧跗关节肿大,切开可见关节液增多,呈乳白色黏稠状 ;也可发生于胫跖关节。少数病例会出现输卵管炎,输卵管发生肿胀、出血,其中充满大量的干酪样物质。有的病例脾脏肿大,表面呈大理石样外观。还有的病例出现坏死性皮炎、法氏囊上皮脱落等病理变化。
四、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典型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可以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1. 涂片镜检
以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鸭肝脏、脑组织、心包液、脾脏等病变组织进行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阴性小杆菌,菌体呈椭圆形,多单个存在,少数成对出现,有的呈长丝状。经瑞氏染色后镜检,可见有两端浓染的小杆菌。
2. 细菌分离培养
以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鸭肝脏、脑组织、心包液、脾脏等病料分别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置于 37℃、含有 5% ~ 10% 二氧化碳的培养箱中培养,经 24 ~ 48 小时观察结果。在巧克力琼脂平皿上长出稍突起、表面光滑、灰白色、半透明的直径 2 ~ 3毫米圆形菌落 ;血液琼脂平皿上长出湿润光滑、突起、边缘整齐、不溶血的小菌落,直径 1.5 毫米左右。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和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
3. 生化试验鉴定
该菌不发酵乳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山梨醇和甘露醇,能液化明胶,不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不产生硫化氢,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氧化酶试验呈阳性,尿素酶试验呈阴性,甲基红(M.R.)试验、V-P 试验和吲哚试验均为阴性,由此可以确定分离培养的菌为鸭疫里默氏杆菌。
4. 动物接种试验
将分离培养的细菌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经肌内注射10 日龄健康雏鸭,接种后 24 ~ 48 小时健康雏鸭发病死亡,并且具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特征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从死亡雏鸭中能检测分离到该菌,即可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5. 荧光抗体试验
该试验是用荧光标记的抗体及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菌抗原的存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鸭的肝脏、脾脏或脑组织做涂片,火焰固定后,用特异性的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如果见到黄绿色环状结构而且单个散在,即可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该检测方法快速准确、结果直观、特异性非常强,并且可区分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
6. PCR 检测法
PCR 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避免多种血清型的限制,能够对 RA 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多重PCR 方法可以实现同时对多种病原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荧光定量 PCR 方法则不需要电泳、染色等操作,省时省力且避免了对环境产生污染,还能够对病原进行定量分析。
7. 鉴别诊断
该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某些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上可能与鸭病毒性肝炎、沙门氏菌、鸭瘟、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相似,应注意鉴别诊断。
五、治疗
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如氟苯尼考、左旋氧氟沙星、大观霉素等药物,对该病的治疗都有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鸭疫里默氏杆菌容易出现耐药性,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用药前最好进行药敏试验,筛选高敏药物进行治疗,为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可交替使用不同药物。同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和 5% 的葡萄糖,让雏鸭自由饮用,以增强其抗病能力。
六、综合防制
1. 坚持自繁自养的饲养原则
最好坚持自繁自养的饲养原则,如果确实需要购买鸭苗,应到健康的孵化场、种鸭场选购,并且要了解该鸭苗的免疫情况和饲养管理状况,并进行严格的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购买引进,严禁从患病的地区购入种蛋和鸭苗。鸭苗进场后必须进行隔离观察饲养两周左右,确实证明是健康鸭群之后,才能和本场的原有鸭群混群饲养。
2.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给雏鸭接种疫苗使其对鸭传染性浆膜炎有免疫保护力,这是预防该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主要有灭活油乳剂疫苗和弱毒灭活苗两种,一般在 6 ~ 9 日龄进行首次免疫,首免之后 2 ~ 3 周进行二次免疫。由于该病常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以也可以用鸭传染性浆膜炎 - 大肠杆菌二联疫苗进行免疫。为了使疫苗血清型与本地流行菌株血清型一致,也可以用当地分离菌株制作的自家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效果会更好。
3.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不同日龄、批次的鸭必须分开饲养,鸭群的饲养密度要合理 ;要保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和湿度,应注意鸭舍通风换气,及时排出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同时还要注意保暖防寒;鸭舍要求干燥清洁,地面育雏应勤换垫料;避免转群、驱赶、运输、日晒、雨淋等不良因素影响,减少各种应激反应的发生 ;供给清洁的饮水,饲喂新鲜的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以提高雏鸭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4. 实行严格的消毒制度
搞好鸭场环境卫生工作,每天要定时清理干净鸭舍内的粪便,鸭粪可收集到固定地点进行堆肥发酵;鸭舍、活动场所、养殖用具、饲料槽、饮水器等要保持清洁,定期清洗后进行严格消毒 ;每周进行 1 ~ 2 次带鸭消毒工作,以减少病原菌对雏鸭的侵害。常用的消毒药品有3% ~ 5% 氢氧化钠溶液、0.3% 过氧乙酸、5% 生石灰水、0.2% 百毒杀等,可选用 3 种以上的合格消毒剂轮换使用。对鸭群活动水域可用漂白粉投撒水面,确保水质卫生清洁。
5. 提倡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在鸭群的整个饲养过程中,应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这是控制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全进全出不但有利于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而且还能做到同时育雏、上市,同时空栏、消毒,有利于搞好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减少不同日龄雏鸭和鸭舍之间的交叉传染。鸭出栏后要对鸭舍进行全方位清洗和彻底消毒,并空舍 3周左右,再进行1次全面彻底消毒,杜绝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保证鸭群的健康和安全生产。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来源头条号吉山花瑶,有需要的养鸭户朋友可以先收藏备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少发生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