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花果瘿蚊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荔枝花果瘿蚊是近几年在荔枝上新发现的害虫,属双翅目瘿蚊科,种名尚待鉴定。该虫为偶发性害虫,而且只在个别地区发生,1985年在珠海市发现有该虫危害,1997年在茂名地区大暴发,电白县个别果场因花期放蜂等原因而没有及时喷药,花和幼果被害后脱落率达95%以上,损失惨重。下面就来具体了解这种虫害。

荔枝花果瘿蚊

  荔枝花果瘿蚊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1、形态特征

  成虫触角鞭节15节,第一、二节较短,末节有一对明显乳突,雌性触角为哑铃状,雄性触角为念珠状,触角上有毛,复眼较大,口器为剌吸式,喙较长,前翅膜质,后翅退化为梨形平衡棒。足细长,胫节无距。老熟幼虫2~4毫米,纺锤形,茶黄色。

  2、生活习性

  成虫产卵于荔枝的花穗、雌蕊或幼果等幼嫩组织,孵化后的幼虫即取食危害这些组织,花梗受害后输导组织遭破坏,花穗慢慢枯死。雌蕊受害后子房肿大,逐渐变黄,并慢慢枯死或脱落。幼果受侵部位常在果柄附近,外表皮出现茶褐色斑点,刚入侵时一般不立即脱落,但当幼果生长到黄豆大幼果分果前后、幼虫发育已接近老熟时,受害幼果开始掉落,最终几乎无一受害幼果能够幸免。幼虫侵害花穗或雌蕊时一般为单头虫入侵,但在受害的幼果中发现有多头幼虫同时处于同一部位,这可能与成虫把卵堆产于同一处有关,未曾发现幼虫有转果危害现象。

荔枝花果瘿蚊发生规律

  3、发生规律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荔枝花果瘿蚊1年只发生1代,每年4月份,随花或幼果落地的老熟幼虫,钻入泥土发育为伪蛹,并分泌粘液吸附泥沙,形成泥沙团,很难发现,翌年当花穗长至5厘米时成虫陆续羽化,产卵孵化后分别危害花穗、雌蕊和幼果,造成幼穗失水干枯、子房膨肿枯死和幼果的大量脱落。花果瘿蚊的发生期与荔枝的物候有着密切的联系,每年成虫只在荔枝的花期至幼果期出现。发生条件与湿度有关,成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在大雨过后。

  4、防治措施

  由于目前对荔枝花果瘿蚊的研究还很肤浅,对其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等,有许多地方还不明确,特别是对该虫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现阶段仍无法做到,因此对于该虫的防治,目前主要是采取预防为主,通过喷药或毒土保护花果。

  方法是:

  1、在荔枝花穗期至幼果分果期,选用13%果虫杀乳油、15%快灭杀乳剂或40%毒死蜱乳油等一些防效高、对荔枝花果安全的药剂分别兑水1000倍喷雾,每5天喷1次。

  2、毒土是在花穗前期每亩用5%甲基异硫磷颗粒剂8公斤拌细沙20公斤,均匀撒于荔枝树冠周围土壤中,并耙土覆盖,毒杀刚羽化的成虫。

荔枝花果瘿蚊防治措施

  以上就是关于荔枝花果瘿蚊的介绍了,你的荔枝园有见过这种虫害吗?为了保证荔枝的产量及质量,对各种病虫害的处理都不能松懈。希望小编介绍的内容能够帮助到广大种植户们。

  关于荔枝病虫害的更多精彩图文、热门评论,点击下方查看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