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饲养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

   中华绒螯蟹又可以称为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皮肤的角化有帮助;对儿童的佝偻病,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也能起到补充钙质的作用,是一种经济蟹类,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今天小编就来简单说说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饲养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

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饲养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

   一、养殖环境

   池塘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

   二、前期准备工作

   1、池塘结构

   面积1~2亩,深度60~100厘米。

   2、配套设施

   防逃设施:在池塘四周用双层塑料薄膜或塑料板围起来;增氧设施:具有配套的底部微孔增氧设施,增氧功率每亩水面不小于0.2千瓦;铺设瓦片:在池底放置1500~2000片/亩;种植水花生:占总面积40%~50%;配置进排水系统并分开。

   3、清淤整塘、沥干晒塘、翻晒瓦片、增减水草

   最好在1月份销售完毕放干水后,整塘,3月份根据实际情况补栽水草,并充分晒塘,翻晒瓦片。

   4、消毒除害

   从上一年销售结束后,用石灰进行消毒除害,杀死遗留在池中的蟹、细菌、寄生虫和其他敌害。

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饲养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

   三、苗种放养

   1、苗种选购

   (1)供苗单位: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的大眼幼体培育基地作为供苗单位。

   (2)大眼幼体:选择大规格种蟹,雄0.225千克以上、雌0.175千克以上;蟹苗:育苗产量高、育苗水质良好蟹苗。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进水、杀菌消毒:4上旬进水,用生石灰75千克/亩消毒,然后排水;4月下旬用漂白粉100~150克/米3杀菌消毒除害。

   (2)水质培养:消毒3天后进水5厘米,视情况施用5千克过磷酸钙和2.5千克尿素或发酵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培养基础饵料,使水体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内。

   (3)水质处理:进苗前5天用生物有机酸解毒;进苗前1天用0.2克/米3二氧化氯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培养水草,调节水质。

   3、苗种投放

   投蟹苗前1天用0.2克/米3二氧化氯对养殖池中水体进行杀菌消毒,每亩投放有效大眼幼体1.5~2.5千克。蟹苗运到后,根据蟹苗来源远近,让蟹苗在水中沉几秒钟后拿上来,适应后均匀投放。

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饲养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

   四、养成管理

   1、科学投喂

   投喂时间:蟹苗投池3~5天后、发现养殖池中有Ⅰ~Ⅱ期幼蟹时,开始投喂颗粒饵料等,每千克蟹苗投喂0.1千克;Ⅱ~Ⅳ期,每天早晚各投一次饲料;Ⅴ期后,每天早晨投喂一次饲料,一直到高温时每千克蟹苗投喂2.0千克颗粒饲料。

   投喂标准:每天投喂饲料数量,根据实际摄食情况,由3.5~4小时摄食完作为标准。

   2、水质调控

   水温:适宜水温15~30℃,最适水温为22~30℃;pH:适宜为7.6~8.6,最适为7.8~8.4。

   水质调控:为了确保水质稳定,定期施用生石灰,每隔25~30天施用1 次,夏季高温季节每隔 10~15天施用1次,施用剂量为10~15千克/亩。定期换水是改善水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一般换水量不超过池水的1/4,每隔20~30天换水一次;夏季高温季节,每隔7~10天换水一次。

   3、日常管理

   早、中、晚巡塘,观察水色、透明度变化及其趋势;检查底质及蟹摄食、生长、蜕壳、病害等情况。

   五、病害防治

   常见的蟹病有纤毛虫病、黑鳃病、水肿病、肠炎病。

   防治措施:强化营养,补充虾青素;肥水养蟹,秋季水透明度在15厘米,谨防水浑、水浊;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改良底质,增强扣蟹的抗病能力。

   关于中华绒螯蟹饲养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