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密度栽培桃树是大多数休闲农庄及果园的选择,桃树具有投产早、见效快、观赏价值高、食用价值高等特点。下面来谈谈桃树高密度栽培技术。
桃树栽培密度总的趋势是逐渐由稀植向密植发展,不仅提高产量品质还便于管理。国外桃树采用矮化砧栽植,密度达1500株/亩,5年生产量达2500千克/亩左右。为了促进桃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经多年研究试种,设计了直播座地苗建园、不定干、单干双向倾斜式整形、高密度(1212株/亩)栽植新型模式,并创出了配套栽培技术。
1、直接播种建园
春季选择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建园,不重茬,上茬未施用过含氯肥料。桃树播种前清除地面附着物,深翻土壤,全园深翻达50厘米。行株距1.8米×0.6米,顺南北行向挖定植播种沟,施足底肥,按定植株间距播种。基肥深施,施用有机肥2.5吨/亩、复合肥50千克/亩,混合后撒施于定植沟然后浇水。有机肥制备:一种方法是用沼液或沼渣作有机肥,施用前在沼液或沼渣中掺入35%的秸秆或杂草、1.5%的硫酸钾、2.5%的过磷酸钙、15%的熟土,掺合后均匀堆放,外糊一层薄稀泥堆沤40~60天,使有机质融合充分腐熟。二是用秸秆堆沤,在下面铺一层麦秸秆、稻草、杂草、玉米秸秆,在上面铺一层鸡粪、猪羊粪或人粪尿等,就这样一层一层堆好,然后用稀泥土或塑料膜密封,经2个月左右的高温发酵而成为腐熟的有机肥,注意要在8月以前堆沤完成。8月中下旬进行芽接,品种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容易形成花芽;二是树体生长快;三是坐果率高。主栽品种为新蕾、早花露,授粉品种为雨花露。当年间作棉花、辣椒,秋后售出一部分过密的半成苗,除建成桃园外还获得了每亩800元以上的收入。
2、芽苗促旺成花
在芽苗直径0.8厘米以上即可剪砧,成苗不需要定干。桃树的成长和形成开花结果是分别在两年之间完成的,前一年营养状况的高低不但影响当年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对桃树的开花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桃树萌动的最初几个月,主要是利用树木体内储藏的营养。因此前一年秋天桃树体内吸收积累的养分多少对果树的分化和第二年开花结果影响非常大。所以收获之后仍要加强管理。桃苗具有在旺长基础上易于成花的生理特性,因此芽苗最宜采取促旺管理,在加强土、肥、水、病虫防治等管理的基础上,要求秋后苗高达2米左右,基径达2厘米以上,成苗即可形成花芽。高密度主干形桃树一般要求主干高50厘米,树高2.0~2.5米,冠径1.3~1.5米,一般结果枝组25~30个,结果枝组按管径轮生向上排列,中心干与结果枝组的枝粗比为2∶1,下面的结果枝组比上面的结果枝组长,上、下结果枝组与中心干的着生角度分别为70°~80°、80°~90°。在成苗期的当年间作小麦及药材,平均亩收入达900元。
3、成苗期有产量
桃树喜光,结果早、衰弱快、寿命短,一般2~3年结果,5~15年为盛果期。试验园落叶以前为成苗期(按苗发育相当于未出园成苗),这个时期树体已具备单干倾斜所要求的架构,因此主要采取整体倾斜拉枝开角并用生长调节剂抑长促成花措施。
整形。单干双向倾斜式树形是高密高产栽培的一大特点,因早期花芽多在树体上层形成,采取不定干措施是成苗期有产的基本保证,双向倾斜拉枝是高密植整体结构合理的关键措施。做法是将每行内的奇数单株、偶数单株分别向相反的两侧拉开70°左右的角度,使每行整体结构呈开心形,这样每侧间距成为定植株间距的2倍,可以有效地容纳大量中、短果枝。拉枝后树高达1.5米左右。幼树修剪按照高密度主干桃树的树形要求制定修剪措施,分为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夏季修剪就是生长期修剪,当新梢长到5厘米左右时开始抹芽、除梢,新梢长至30厘米左右时进行摘心,留25厘米左右,二次梢长至30厘米时再摘心促发三次梢,同时严格控制徒长枝、背上枝、竞争枝。落叶后至第2年萌芽前进行冬季修剪,只疏、放不短截,也就是留下足够的花芽疏除其他枝条。对背上直立枝进行疏剪或手工修整,结合使用生长调节剂控制,本年度整形此时基本完成。
生长调控。控长促花使用多效唑及稀土微肥是高密度栽培取得成功的一项“绝招”,是早期丰产的关键措施。在3月中旬花芽萌动期,在桃树两侧土壤中混施15%多效唑1000克,在初花期喷施0.2%硼酸水溶液,6、7月每月喷35%稀士微肥850倍液各1次,萌芽后结合灌水追施氮肥1次,在果实膨大期施0.2%~0.3%硝酸钙,可以提高果实的硬度,减少果实及果实皮缝合线软化果的数量,提高果实等级。这些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桃园提早收获高产的必要技术手段。
加强病虫害防治。高密栽培植株矮小紧凑,枝叶密集是其本身具有的特性之一,同时也很容易受到病虫的危害,所以对各种病虫害必须在早期严加防范,以保护叶片及各器官的正常发育。桃树病害主要有桃疮痂病、流胶病、缩叶病、细菌性穿孔病。虫害主要有金龟子、桃蚜、象鼻虫、各种螨类及梨小食心虫等。桃树病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栽培管理的同时注意查病查虫,普治与挑治相结合,保持树势的稳定生长。桃树萌芽前喷施1次45%石硫合剂晶体30倍液或1∶1∶100倍的波尔多液。萌芽后10天开始喷施“乙蒜素”1500~2000倍液,隔10天1次,与12.5%晴菌唑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交替使用,喷施2~3次可起到全面杀菌的作用。也可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在发病后及时喷药,控制病情减少危害程度。开花后到落叶前及时对症喷药防治病虫害。成苗期尚有行间空地可利用间作薯类,亩产500千克。
1年生树生长情况。本年度落叶后树体达1年生。平均单株枝量达15个,亩枝量达1400个,平均单株花芽量达200个,当年产果400千克。
4、2年生树开始提高产量
树龄达1年生后开始进入初盛果期,平均单株产量为4千克,平均亩产达1500千克。该年桃树管理及生长情况如下:
修剪。冬剪以疏为主疏剪去掉直立枝、部分下垂枝、重叠交叉枝,对部分长果枝剪留1~2个芽位作预备枝,要求单枝基部间距大于10厘米,梢头间距大于15厘米。
施肥。本年度基肥施于每行树的两侧,平均每亩施有机肥4立方米。追肥:于萌芽期及落花后各施1次氮肥。果实膨大期喷施500毫克/千克稀土微肥1次。
疏花芽。高密度栽培花量非常大,而且很容易过量坐果,因此应严格疏除花芽,其标准就是短果枝留1个花芽,中果枝留3个花芽,长果枝留5个花芽,芽位要岔开,疏花芽要去小留大,尽量留两侧的花,不留枝缝隙中的花。
喷药。冬剪后发芽前喷石硫合剂1次,落花后防治蚜虫1次,采果后喷保叶药2次,5月底对旺树旺枝加喷1000毫克/千克多效唑1次,控制营养生长过快。
2年生树土长情况。落叶后达2年生,平均单株枝量达200个,亩枝量达250000个,为下一年创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2年生树创高产。采收期测产,平均株产达2千克,折合亩产3500千克,与小密度的产量比为3.38∶1。从单株上看是小密度的3倍,从枝量上看为一般的3.46倍,从产量上看为一般的3.38倍,试验看出单位面积株数增加的倍数趋向于枝量及产量增加倍数的平方值。由此可见大幅度地提高密度是成倍地提高产量的最有效途径。从单株枝量上看高密度是低密度的38%,从单株产量上看高密度是低密度的37%,可见单位面积株数增加3倍时,单株枝量和产量下降约40%,换言之,单位面积枝量和产量增加3倍时,单株枝量和产量减少约40%,试验还看出在宽行高密单干双向倾斜栽培条件下,枝果比、单果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普通栽培无明显差异。
5、桃树高密度栽培的优势
桃园高密度栽培达到了成苗期有产量,1年生丰产,2年生高产的新记录。通过直播建园降低了建园投资,由于苗木原地嫁接成树,根系不受移栽伤,从而消除了苗期对延迟结果的不良影响。
加宽行距缩小株距的密植方式,既提高了密度,使丰产所需的枝量迅速占满丰产所需的空间,又创造了适当的通风透光条件,因而克服了过去密植形式造成的早期郁闭、品质下降和树势早衰的弊端。高密栽培行间的扩大有利于间作,增加建园初期的收入,株间缩小有利于高肥、水、农药的利用率,还可以利用根系的相互抑制作用及趋肥性,引根向行间发展。与减少单株负载量相配合,可以有效地控制大小年的发生,并合理延长果树经济寿命。
不定干、不培养主侧枝,不但简化了树体结构,简化了修剪整形,而且充分适应了植株缓放先端易成花的生物学特性。双向倾斜整形不仅消弱顶端优势、提高了中短枝的比例,而且形成了群体开心形结构,有利于提早成花早期丰产,尤其是树体倾斜降低了树高,使果园操作管理都在地面进行,不但节省了用工,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增强了优质、高产技术(如疏花芽、人工授粉、套袋等技术)实施的可行性。
利用多效唑与赤霉素的相互拮抗作用,配合采用多种更新复壮技术(如双向轮流整体更新、双向轮流果枝更新、同侧主干间隔更新、同侧果枝间隔更新等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树势稳定、稳产、高产。
保护地和温室大棚适合发展桃树高密度栽培技术,具有提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缩短选育新品种的年限,恢复优质、低产品种的再利用等优势。促进集约型、持续性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