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稻”是天津第一个进入“中国地理标志名录”的农产品,也是全国第一个进入中国地理标志名录的粮食作物。但由于化肥超量施用、农药滥用等,导致“小站稻”品质下降,病虫害危害严重。当地在2014-2017年通过“小站稻”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示范,以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稻水象甲、二化螟、稻飞虱为主要防控对象,初步建立和恢复了稻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体如下。
1 农业措施
1.1 深耕灌水灭蛹
在每年的四月份,每亩地施长效缓释复合肥 40 kg,施肥耕地后灌水 30 cm ,可有效杀灭80% 以上二化螟蛹和幼虫,减轻越冬代发生程度。
1.2 清除杂草减少菌源
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均在稻茬、沟边杂草上越冬,因此可以采取水稻机械化压茬收割,消灭和压低越冬残存虫口,以减少纹枯病和稻瘟病的发生。
1.3 选用抗病虫品种
种植时选择适应天津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较好的品种,比如说津原 E28、津原 89、津稻 179 等。
1.4 缓释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方法;重施基肥,在春季旱整地前,每亩地施用氮:磷:钾=23∶13∶6 或 27∶13∶8 的缓释肥40 kg;重施分蘖肥,在插秧后10天,每亩地追施尿素 5 kg,间隔10天,每亩地再追施尿素 5 kg,在7月15日前后,每亩地酌情追施尿素 3 ~ 5 kg。
1.5 科学管理
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浅灌与湿润相结合,改善稻田土壤热量状况;插秧后水层过深,容易漂秧,因此要浅水栽秧;薄水分蘖,可以有效提高水温、地温,增加根际氧气供应;有效分蘖后期排水晒田抑制无效分蘖,孕穗和抽穗期保持节水灌溉;灌浆结实期缺水容易导致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蜡熟期可保持湿润或适度落干,促进早熟。
2 物理措施
2.1 秧田阻隔避虫
采用基质育秧,杜绝秧田杂草危害和土传病害侵染,秧田期全部采用无纺布覆盖,可有效控制灰飞虱、稻水象甲为害和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基质秧苗具有素质好、抗逆性强、根系发达、移栽后无缓苗期、早发高产等特点,有利于水稻机插秧。
2.2 性诱剂诱杀技术
选择二化螟性诱剂及筒形塑胶诱捕器,在插秧前放置二化螟性诱剂诱杀越冬代成虫;拔节期更换二化螟性诱剂诱杀一代成虫。具体操作为:在上下水渠间隔 20~ 30 m ,每亩地放置一个诱捕器,高出稻株顶端20 cm,同时要适时清理诱捕器害虫。性诱剂及诱捕器应集中连片使用,诱杀成虫降低虫卵量和种群数量。
2.3 灯光诱杀技术
每 3 hm2稻田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从4月开始到9月份结束,设定每天日落后 2 h 至日出前 2 h 开灯,诱杀二化螟、稻飞虱、稻水象甲等趋光性害虫。
3 生物措施
3.1 释放稻螟赤眼蜂生防技术
水稻分蘖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寄生一代二化螟卵,总共放蜂2次,放蜂时间分别为 6 月 5 日和 6 月 11 日,每次放养1万头,每亩地设置3个点,每点间隔20 m ,在放蜂点处插放 1 m 高的芦苇 1 根,将分好的赤眼蜂用双面胶粘住一次性纸杯内侧,将其从杯子底部穿出,使杯口向下,距离水稻叶片顶部 10 ~20 cm 。
3.2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
采用1 000 亿芽孢·g -1 枯草芽孢杆菌,每次用药20 g·(667 m2 ) -1 ,兑水 60 L,在水稻破口初期、齐穗期各喷施一次,预防稻瘟病和稻曲病。
4 生态措施
4.1 种植蜜源植物
5月份,在稻田周边及田埂种植大豆、芝麻、苜蓿等蜜源植物,确保水稻整个生育期内赤眼蜂等天敌有充足的食物源。
4.2 预留栖息地避难场所
在水稻生产区域,为青蛙、蜘蛛等提供生存繁育栖息地,确保天敌在农田迁入前、迁出后的避难环境条件良好。
5 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应急防治技术
5.1 除草
主要防治稗草、三棱草、水草,在第一次除草为耙地后,每亩地用60% 丁草胺 100m L+30% 苄嘧磺隆15~20 g+20% 西草净100 g,隔一周以上插秧;第二次间隔20天,每亩地用30% 苄嘧磺隆 20 g。
5.2 治虫
主要防治稻水象甲、二化螟、稻飞虱等,具体防治措施为:(1)插秧前,每亩地喷施25% 速灭杀西 25 m L,消灭越冬代稻水象甲成虫;(2)水稻分蘖期,每亩地喷施螟白(阿维菌素0.2% ,三唑磷19.8% )50 m L,防治二化螟,兼治稻飞虱、红线虫;(3)孕穗期,每亩地喷施螟白(阿维菌素 0.2% ,三唑磷 19.8% )70 m L,防治二化螟。
5.3 防 病
主要防治对象为稻瘟病、稻曲病、胡麻叶斑病,具体操作为:在水稻破口前5-7天,每亩地喷施20% 三环唑 100 g+ 嘉润 15 m L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