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近些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水稻生产面临着稻田面积及稻谷收获量下降的问题, 具体原因主要有水资源短缺、水稻生产面积逐渐减小、一些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村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等, 这些都影响到稻谷的产量。基于此, 更应该提高种植技术, 促进稻谷产量的提高。

杂交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1.科学选种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 水稻种子的选择至关重要。高质量的水稻种子能够降低水稻生长对环境的依赖性, 科学选种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水稻种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 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抗病性比较好、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 另一方面就是选择颗粒饱满、达到国家标准的良种, 即纯度100%、净度98%、芽率95%的种子。挑选好种子以后, 经过消毒、浸种、催芽等处理以后待播。

2.育苗

选择合适的地块作为育苗床, 一般要向阳、水源要充足、土壤要肥沃。在田地里施足底肥, 然后挖沟成行、平整地厢, 再浇足底水, 然后将种子均匀的撒在育苗床上, 均匀覆盖细土, 厚大约1.5 cm。播种好后覆盖薄膜。苗床地的播种量一般为300 kg/hm, 按时揭膜, 并喷洒透水。

3.移栽

移栽质量的好坏和秧苗返青的快慢、分蘖的早晚有着直接的关系, 确保移栽的质量是水稻生产的关键。移栽的方式有小苗或中苗带土移栽、大苗移栽、小苗或者中苗机插、抛秧等。农户可以根据地块、土壤的灌水情况、气候情况等来决定采取何种方式。移栽以前, 田地里要有足量的底肥, 并搭配使用适量的氮、磷、钾等肥料。移栽的密度要合理, 一般行距为27~30 cm, 穴距为10~17 cm, 穴苗数为3~5, 抛秧种植一般为20~40穴/m。要注意不插斜秧, 不插漂秧, 不插“隔夜秧”。

4.日常管理

4.1 除草

稻田杂草的种类很多, 它们会与水稻争水、争肥、争光, 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因而要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杂草的传播和扩散。杂草在播后10~25 d、播后30~50 d有两个出草高峰。治理杂草最好的方法是人工除草, 既可以避免药物对环境产生污染, 又有利于土壤的疏松。也可以使用除草剂除草, 要选择效果好、除草快、污染小的除草剂, 常用的除草剂有杀草丹乳油、威罗生乳剂、扑草净等。

4.2 水肥管理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多次灌水, 移栽以后要灌大水护苗 (水深为苗高的一半) , 返青后回落到3 cm左右, 然后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 采取浅、湿、干交替的灌水方式。在收获以前的7 d左右停止灌水, 以便于收割。合理施肥也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 施肥量受到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的含量、肥料的利用率以及农艺措施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 有机肥的用量为15~30 t/hm, 氮肥为190~220 kg/hm、磷肥为50~80 kg/hm、钾肥为80~120 kg/hm、硫酸锌15~22.5 kg/hm。除了秧苗期施肥以外, 本田期施肥包括基肥、分蘖肥、穗肥和粒肥。施肥要根据不同生长期的特点合理施肥。

水稻病虫害防治

5.病虫害防治

水稻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以及干尖线虫等。虫害主要有二化螟、卷叶螟、稻飞虱、蓟马等。防治这些病虫害要根据它们不同的生物特性采取科学的措施, 如稻瘟病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 水稻的一生都会受其侵害, 防治此病害, 首先要做好种子处理, 用1%石灰水或40%克瘟散2 000倍液浸种, 可以有效杀死菌源。出苗后要仔细观察, 出现病害要及时喷药控制病情, 常用的药物有稻瘟净、三环唑等;稻曲病在水稻抽穗前7~10 d防治效果最好, 可以用800~1 000倍液井冈霉素或甲基托布津药液750~900 kg/m喷雾;二化螟俗称钻心虫, 是水稻的主要害虫, 防治此害虫可以在冬季或早春大水泡田杀死越冬的幼虫, 防止病害的发生。在病虫孵化盛期用50%杀螟松2.25~3 kg/hm或10%敌百虫2.25~3 kg/hm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