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沙门氏菌病通常称为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 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无季节性,只要是温差变化大,猪舍密度大,均可发病,但是在成年猪很少见到。猪沙门氏菌病在我国各地的猪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饲养卫生条件不好的猪场,经常有此病发生,给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下面我们将具体认识什么是猪沙门氏菌病及病发后的防治措施。
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该疾病呈散发性,也呈现地方性流行性,是仔猪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传染病。如果出现气候突变,阴雨不断,再加上饲养管理条件欠缺等情况,就较为容易引发该疾病。另外,猪的饲养密度过大,或者转群发生的应激、有其他传染病介入等都会增加带菌猪的排毒量以及猪的易感性。在病原连续通过更多动物之后,其毒力就会越来越强,进而出现扩大传染情况。
发病后的处理措施
(1)隔离病猪,及时治疗。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均可用于治疗。无论采用何法,都必须坚持改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相结合,才能收到满意效果。
(2)圈舍要定期清扫、消毒,特别是饲槽要经常刷洗干净。粪便堆积发酵后利用。
(3)根据发病当时疫情的具本情况,必要时,对假定健康猪可在饲料中加入痢特灵或抗生素饲料进行预防。
(4)死猪应深埋,切不可食用,防止人发生中毒事故。
一、猪沙门氏菌病的鉴别诊断分析
(一)猪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一般情况下,猪患上猪沙门氏菌病之后,猪体温会达到40—41.5℃,表现为沉郁、下痢、精神不振、寒颤以及食欲不振等,其粪便呈现灰黄色液体状,有恶臭。猪眼有粘性分泌物,胸前、耳根以及腹下会出现紫红色的斑点,呼吸困难。很多病猪在患病3天之内就会死亡。对病猪解剖,可以看到尸体皮下水肿,有大量的出血点,且颌下淋巴结重大、脾脏肿大,颜色呈现暗蓝色,有大量的出血点以及坏死灶。还有一些肝实质出现灰黄色坏死点,肝肿大、充血、出血等。肾脏肿大,被膜较易剥离,有大量出血点,胃肠粘膜呈现点状出血,出现胸腔积液。猪肠管内有大量的液体,肠道出现坏死性肠炎,粘膜表面有一层弥漫性糠麸样坏死假膜,将假膜剥去可以看到其边缘有红色的不规则溃疡面。
(二)实验室鉴别诊断猪沙门氏菌病特性
取猪沙门氏菌病死猪的肝、心血以及肠系膜淋巴结涂片,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可以看到有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菌。在37℃的温度下对猪沙门氏菌进行24小时的培养,麦康凯琼脂上有直径在1毫米左右的无色透明圆形小菌落。在普通营养琼脂上表现为圆形,光滑湿润,其边缘整齐,直径在1毫米左右的半透明露珠状湿润灰白色小菌落。挑取典型菌落染色镜检,能看到小的革兰氏阴性菌。用营养肉汤进行培养的,呈现均匀的浑浊物,在管底有少量的沉淀物。
二、猪沙门氏菌病与猪肺疫的鉴别诊断分析
猪肺疫疾又叫猪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多杀巴氏杆菌引起的急热性传染病,该疾病与猪沙门氏菌病同样会出现病猪体温高、腹泻、呼吸困难、皮肤有出血斑、样湿疹等。但是猪肺疫能在猪的各个年龄阶段发病,很多动物都有可能被感染,通常会发生在地方性流行后期,该疾病转为慢行疾病之前有咽喉型以及胸模类型,其剖检能看见肺实变区逐渐增大,出现灰黄色以及灰色的坏死灶,其内有干酪样物质,胸腔有沉着纤维素。
对猪肺疫病死猪进行剖检,主要病变表现为全身黏膜以及皮下组织出血。皮下有大量的淡黄色渗出液,颌下淋巴结重大出血,气官以及支气管内能看见大量的泡沫样粘液,舌根两侧以及扁桃体的相夹之处有明显的水泡堤状。肺部出现气肿、水肿,有红斑以及出血症状,还存在豆腐渣状的坏死灶,小肠黏膜和胃部存在出血点,膀胱出血,淋巴结肿大。
三、猪沙门氏菌病与猪瘟的鉴别诊断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猪瘟在临床上与猪沙门氏菌病的相似之处表现为病猪均存在体温高,具有较高传染性,皮肤有紫红色斑点出现,腹泻等症状。猪沙门氏菌病与猪瘟的区别在于,猪沙门氏菌病主要发生在1月-4月龄的仔猪,发病率没有猪瘟高,且黏膜出现严重的发炎,脾脏肿大,有边缘不齐且大小不一的坏死灶。猪瘟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先便秘后下痢,猪眼有分泌物,胃粘膜出现点状出血症状,其皮肤常有较小的出血点,病猪精神较为沉郁,不进食,药物治疗没有效果,不同年龄段的猪都会发病。对猪瘟病死猪进行解剖,其肝脾不肿大,也没有坏死灶,脾有出血性梗死,在回盲口附近有口状溃疡。在临床上猪瘟表现为小血管壁变性,同时引起各个器官以及组织出现出血、坏死等病变。
猪沙门氏菌病是较为典型的四季可发疾病,较为典型的是慢行病例临床症状,对该疾病的诊断可以将该疾病的症状以及病理等相结合来进行。随着该疾病的不断发展,很多常见疾病也出现了混合感染,特别是初次感染发病的猪。猪沙门氏菌病并不是不可治疗,业内人士说道,在发生这种病后,如果采取的措施得当,可得到有效控制,将损失降到最低,此病重在预防,做好日常饲养工作,保持猪舍的清洁通风,此病的发病率会降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