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短日照植物,浅根系,主根短,侧根发达,抗旱抗涝能力较强。在广西自然条件下,青蒿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种子采收至次年5月中旬前均可播种。从发芽到侧枝出现前,生长较为缓慢;5月下旬至7月为高生长迅速期;7月下旬后高增长量逐渐缓慢;到9月上旬的花蕾期,高停止生长;10月上旬果形成,10月中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种子采收。其根部、茎枝及叶鲜重的比例为1:3.6:1.2。
青蒿在海拔400m以下的石山、土坡、丘陵、平地、路边及房前屋后的红壤、红黄壤、石灰土等均有分布,且能正常生长发育。性喜阳,不耐荫蔽。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潮润的地方,生长旺盛;在土壤贫瘠或荫蔽的地方生长较矮小。植株长势及产量与土壤类型和土层厚度、质地有一定关系,一般生长在石山上的青蒿植株较矮, 分枝数及叶数少、产量低。气候(温度、光照和降雨量)对青蒿的青蒿素含量有极大的影响,不同的种植地产出的青蒿药材质量高低不一,有些药材因青蒿素含量低而不能利用。广西青蒿按青蒿素含量的高低可划分为3个区域:①青蒿素含量0.80%-0.93%为最适宜区,主要桂东北和西南地区的丘陵、山地,海拔较高的区域。②青蒿素含量0.61%-0.79%的为适宜区域。包括有桂东北的桂林境内、桂西南的百色、南宁境内的左江、右江、红水河附近等地区。③桂中盆地的柳州平原、桂东梧州境内的浔江平原、桂南北海市沿海地区,青蒿素含量在0.5%以下为不适宜区。在发展生产时应避免在不适宜区种植。
1、园地选择
种植地应阳光充足,水源保证,排水良好,肥力中等以上的沙质壤土或壤土,台地、丘陵或缓坡地均可种植。在贫瘠干旱的粘土、沙丘和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种植。
2、种苗繁育
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因种子数量大、生产成本较低,大田生产中多用种子繁殖。
(1)种子繁殖
选择青蒿素含量≥0.8%以上的优良品种,当年生产的种子。种子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的二级指标。当气温达15℃以上时可播种。在广西以1-2月播种为宜。播种前对苗床进行犁晒,每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约500kg,耙碎、耙平,起宽120cm高15cm的畦,长度因地而定。播种前对畦面洒水,待水下渗完后再播种。
播种量以每667平方米苗床用种量50~60g为宜。播种时用过30目筛的干沙泥粉,喷水湿润后与种子按100:1的比例充分混合后播种,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覆盖一层草木灰或火土。播种后覆盖薄膜保温保湿,可用长180cm的竹片横跨畦面,两端靠畦边插入土中,弯成50cm高的拱架,每隔100cm一条,在的顶部和两侧各用一条直条将拱架连接起来构成拱棚。在拱棚上覆盖白色的薄膜,四周用泥土压紧密封。出苗后若气温超过25℃,应逐步打开拱棚的两头通风,傍晚气温下降时要及时关闭。如遇连续干旱需揭开薄膜,用带有喷头水管或桶进行浇淋,淋透后重新覆盖。在揭开薄膜最初的1-2d,如出现种苗轻度萎蔫时应及时灌溉。如遇大雨也应及时排涝。
苗高3-4cm时田间滋生许多杂草,应及时除去杂草并间除病苗、弱苗和过密的苗;过稀的地方带土移植,苗的株行距以5cm×8cm为宜。在苗高5-6cm时进行,可喷洒1%的磷酸二氢钾45kg/667平方米水溶液,或20%腐熟的有机质水肥1000kg/667平方米。
(2)扦插繁殖
于7-8月采集顶部枝条插穗,剪取长10-15cm,下端剪成楔形,顶部留2片。以10cm×20cm 的株行距扦插,扦插深度为5-8cm。以火土为基质进行扦插,可获得高达86.0-96.0%的成活率。
(3)组培繁殖
当植株长到30-50cm时取其带侧芽的嫩茎段为外植体。嫩茎段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再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无菌操作,先放入75%酒精中浸泡30s后,转入0.1%HgCl2溶液中消毒6min,无菌水冲洗5遍,最后将材料切成1cm长的带侧芽小段,接入MS培养基中培养,以获取无菌材料。再用无菌材料进行增殖诱导。青蒿试管苗增殖培养基以MS+BA0.5mg·L-1+IBA0.1mg/L最好,每20d芽增殖5.5倍,且能显著改善试管苗的品质,培养基MS+NAA0.1mg/L+IBA0.5mg/L可明显提高生根率(98.3% ),改善根的质量和苗的性状,提高移栽成活率。
3、种植技术
(1)基肥堆沤
在11月按厩肥、土杂肥的量100:1与石灰混合,用沼气水或塘水浇淋,使堆沤肥料含水量25%左右,覆盖薄膜密封,2月后翻一次,再覆盖堆沤1个月即充分腐熟。
(2)整地
秋冬季节对种植地进行犁翻晒7-10d。种植前每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厩肥或堆肥1500kg耙平,起畦宽130cm、高15cm、长15-20m。
(3)种植时间
3月底至4月初当气温18℃以上时,选阴雨天或雨后种植。
(4)种植方式
如为露地种植则地整地后,按规格直接种植即可。如是地膜覆盖种植的,在最后一次整地完毕后,用无污染、易分解的双色或黑色的聚乙烯薄膜覆盖畦面,四周用泥土压紧。种植时在地膜上开一小孔,种下植株再用泥土将孔周围压紧密。
(5)定植
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青蒿产量和青蒿素含量有显著的影响。为保持青蒿产量和质量的最大化,在施肥水平高时,种植密度小一些,施肥量少时,种植密度要大一些。每667平方米用种植苗数1600-2200株为宜。可按株行距约60cm×60cm开穴,穴深5-8cm,穴内土团细、润湿疏松,选高20cm的小苗,每穴种植1株。种植时保持幼苗的根系伸展,细土覆盖根部,用手轻压,淋足定根水。
4、田间管理
栽移栽后如遇干旱天气,在种植后每隔3-4d淋水一次。7-10d发现枯萎、死亡的应及时补苗。如为露地种植,在种植后约隔30d,除草一次浅松土。
青蒿是需要N、K元素量较多的植物,生长前期积累量较多是施肥的重要时期。有研究表明,根据目标产量和土壤N、P、K养分含量,以每生产100Kg青蒿干草需要N19.6-28.2Kg,P2.0-3.4Kg,K13.6-17.3Kg的量来确定其施肥量。结合实际在种植后15d和30d各施氮肥一次,可用尿素5~7kg/667平方米, 在雨后离植株15-20cm处点施;或用腐熟的有机质水肥1000kg浇灌,每株0.5-1kg。在5月中旬和6月中旬,青蒿的生长旺盛期,结合中耕除草,每667平方米施40kg的高氮高钾复合肥各一次。施肥时在植株旁开浅沟,把肥料撒于沟内盖上泥土。所使用的复合肥应符合GB15063(国家复合肥料标准)中规定。
摘心可促进植株分枝,提高产量。当苗高50cm时摘除主杆的生长点。如植株长势强,在一级分枝长至30cm时摘除生长点。在生长过程中田间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需要灌溉。多雨季节及时排水。
5、病虫害防治
(1)猝倒病
病菌为立枯丝核菌,主要危害幼苗。发病时幼苗茎基部发生水渍状暗斑,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致使幼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力而倒伏地面。3月初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可用58%甲霜灵锰锌400倍喷雾,对苗期猝倒病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茎腐病
由真菌中的子囊菌引起的根茎部病害,发病后植株下部叶片枯黄,根茎腐烂,茎杆基部出现黑褐病斑,稍凹陷,逐渐腐烂,倒伏。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生,发病突然、迅速。发病初期,可用95%精制恶霉灵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1复配10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采用50%二甲菌核利1000倍液喷雾。
(3)白粉病
由真菌中的半知菌危害叶片,病叶上出现灰白色粉末。一般6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发病严重。高温多湿、通风透光不良易发病。发病初期,可喷洒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喷70%甲基托布津约1000倍,每7d喷1次,喷洒2次~3次。
(4)蚜虫
蚜虫成虫及若虫吸食嫩芽汁液,5月~8月均有发生,致使嫩芽畸型、干枯死亡。对其综合防治方法为在 冬季清理种植地,将枯株及落叶烧掉或深埋。 发生初期,可选用0.3%苦参碱植物杀虫剂500倍液喷雾,5~7d一次,连续喷药二次;或喷洒505抗蚜威乳油1000~2000倍液,每7d一次,连喷2~3次。
(5)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虫害于3月中旬为发生高峰期,常咬断幼苗。低龄幼虫全天活动,但不易被发现,3龄后则白天潜伏,夜间为害,在被危害的植株旁可见幼虫藏身洞穴口。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或在1~3龄幼虫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1~2次。
此外青蒿与作物进行轮作能使土壤有效养分和速效养分增加;能减轻后茬黄花蒿白粉病的发生,提高产量,提高地块总体经济收益。为使与之轮作的秋作物有充足的生长时间,可选择早熟型青蒿品种(如桂蒿1号,其移栽至采收生长期140d左右的)。可与秋花生、油葵、辣椒、甜玉米等作物轮作。
6、青蒿行情
2018年年初青蒿产区、市场货源充足,近期少见大货走动,行情疲软,现青蒿价格统货在2-2.5元之间,后市难以乐观。
青蒿近期市场行情不佳,因此农民在种植时应当谨慎选择。以上就是青蒿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