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梨树生产中也面临着多种病害的侵染,目前,我国梨树病害已知的有80 余种,若防治不当,将会对树体发育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下面将分享梨树的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一、梨黑星病
1.1 发病规律
梨黑星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 病原为子囊菌亚门黑星菌属的纳雪星菌, 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梨的芽鳞里、病叶、病果、枝梢、叶柄等处越冬,或以菌丝体、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越冬孢子经风雨传播,可以从枝干的皮孔、气孔或伤口处直接侵入,潜育14~20 d 发病。一年可多次侵染发病,有两个侵染发病高峰期。4 月下旬至6 月上旬是黑星病第一个发病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第二个侵染发病高峰期在7 月下旬至8 月份, 病菌侵染新形成的芽、枝梢上的嫩叶及接近成熟期的果实。
1.2 发病特征
叶片受害, 先在叶背面的主脉两侧与支脉之间产生多角形或圆形的淡黄色病斑,没有明显的边缘,随后病斑会遍布整个叶片。在叶背面产生辐射状霉层,病情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果实在整个生长期均可被侵染受害。幼果发病为畸形果,会形成不规则的淡黄色至褐色病斑,且病斑上会长出黑色的霉层。成长期果实发病不畸形, 但病斑部会凹陷并产生星状龟裂。叶柄、果梗症状相似,出现黑色椭圆形的凹陷斑,病部覆盖黑霉,缢缩,失水干枯,致叶片或果实早落。
1.3 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梨树品种之间抗病能力差异很大。一般中国系统的梨最易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抗病最强。处理越冬病菌,将病叶、病果、残枝等集中起来进行处理,落叶后喷施一次杀菌剂,以消除树体上的越冬菌源, 并将集中起来的病残枝深埋或销毁, 从根本上减少菌源带来的危害。兼用化学防治法,早春梨芽膨大期,用5%~7%的尿素溶液或硫酸铵溶液加0.1%~0.2%代森铵液喷洒枝条;梨树花前花后各喷1 次波尔多液或代森锰锌。以后根据病情和气候的变化每隔15~20 d 对病株喷药1 次,可选药剂有30%的绿得保胶悬剂500 倍液,25%的氧环宁乳油1 000 倍液等。
二、梨轮纹病
2.1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枝上越冬。越冬后的分生孢子靠风雨分散、传播,从皮孔侵入枝干和果实。病菌侵入枝干后潜伏15~20 d 后才会出现病斑。果实幼果期易受到感染,侵入后的病菌潜伏在果皮附近组织内,暂不扩展,待采收前病菌菌丝开始扩展,果实上陆续出现轮纹状病斑,致使果实缩水脱落。
2.2 发病特征
梨树轮纹病菌是弱寄生菌,具有发病快、危害大等特点,主要侵害枝干、果实,很少危害叶片。枝干发病后促使树势早衰,果实受害,造成烂果,并且引发贮藏果实大量腐烂。果实发病多在近成熟期和贮藏期,初以皮孔为中心形成褐色水渍状斑,渐扩大,呈暗红褐色至浅褐色,具清晰的同心轮纹,病果很快腐烂,发出酸臭味,并渗出茶色粘液。气温较高时,病斑扩展的较快,果实软化腐烂,渐失水成为黑色僵果,表面布满黑色粒点。
2.3 防治措施
秋冬季清除园内落叶、落果。刮除枝干老皮、病斑,并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伤口,剪出病梢就地销毁。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生长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50%退菌特400~5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80%代森锰锌800 倍液进行喷施, 并与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交替使用。果实套袋,保护果实。
三、干腐病
3.1 发病规律
病原为干腐病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子囊壳和分生孢子器在发病的枝干或在发病后的僵果上越冬。春天潮湿条件下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形成当年枝干和果实的初侵染。一年中,病斑从春到秋都可以缓慢扩展,以春季扩展速度最快。枝干发病与树体生长情况有关,树势衰弱、持续干旱、土壤含水量不足等均可造成病斑的迅速扩展。在施氮肥较多、枝条徒长的树体上发病较重;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和春秋季干旱均有利于发病。
3.2 发病特征
干腐病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其果实、枝条和幼苗。枝条感病时皮层出现长条形的黑褐色病斑,略凹陷,质地较硬,一般病斑不会扩展到木质部。当病斑扩展至枝干半圈以上时, 其上部枯死。果实染病,果面产生轮纹斑,随后果实腐烂。苗木染病,树皮出现黑褐色长条状湿润病斑后,叶萎蔫,枝条枯死。
3.3 防治措施
确定合理负载量,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密植园要注意修剪,特别是夏剪,增强下部枝叶光照。结合冬、夏修剪,及时清除病枝、病果,集中烧毁。避免造成各种机械伤口, 对已有伤口的树使用溃腐灵原液进行涂药保护,促进愈合,防止病菌侵入。及时检查和刮除病斑:此病危害初期一般仅限于表层,应加强病害检查,及时刮治病斑。病部刮治后,使用溃腐灵进行涂抹。发芽前喷施溃腐灵300 倍液+有机硅,铲除潜伏侵染病菌,预防发病。
四、梨锈病
4.1 发病规律
病原为梨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欧洲刺柏及龙柏等转主寄主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形成的冬孢子,遇雨吸水膨胀,冬孢子成熟后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飘散散落在梨树的嫩叶、新梢及幼果上,遇适宜条件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从表皮细胞或气孔侵入。
4.2 发病特征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羊胡子,是梨树重要的一种病害,往往造成大量早期落叶或果实畸形。梨树发病时对树势影响较大,可以导致树势衰弱。梨锈病主要对植株叶片、新梢和幼果有较大危害。叶片受害,起初在叶面上出现淡黄色且带有光泽的小斑点,后扩展为近圆形病斑。幼果受害,初期病斑大体与叶片上的相似, 病部稍凹陷, 病斑上密生橙黄色的小粒点。后期在同一部位产生灰黄色毛状物,即锈子器。病果生长停滞,往往畸形早落。
4.3 防治措施
清除转主寄主(松、柏等),是防治梨锈病菌最为有效的方法。高温天气,要适时浇水,增加湿度,有条件的话要全园漫灌,条件不成熟的进行喷雾,也可降低梨锈病的发生。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要及时对梨树进行喷药。梨树发芽前喷第1 次药,隔10~15 d 再喷一次即可, 药剂可以选用0.3%五氯酚钠混合液。梨树展叶后,雨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药剂可以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 或45%硫磺悬浮剂200 倍液喷施。梨树发病初期,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 000 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