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市场对食品质量安全化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减少技术壁垒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而芦笋无公害林下栽培是一种新的栽培方式,在保证一定产量的同时可避免大量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使用,避免农药残留超标,真正实现无公害栽培。
1 栽培技术
1.1品种选择
芦笋品种选择适宜山西省北部栽培的优良品种,是中国农科院培育的杂交种冠军。
冠军品种具有三个优点:
①生产性好
早春萌动早,嫩茎前期生长整齐,在整个生育期中成茎数多而粗壮,一级笋率高的品种。
②质量和商品性状好
优质芦笋的主要标志,嫩茎肥大,笋质香脆,笋条圆粗,顶端包裹紧密,外型美观。
③抗逆性强
对病害、虫害有较强抵抗力。
1.2林地选择
林分选择杨树人工林分,林龄幼龄至中龄,病虫害较轻,行距5m。林木与芦笋形成共生关系,林木属上层结构为芦笋遮荫,不影响下层芦笋的生长和发育。
林地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块,要求土层深厚,灌水方便,排水良好。
1.3耕地与作畦
定植前必须深耕细作。要求首先平整地块,深耕要深度达到35cm,打破犁底层,打碎明暗坷垃,然后反复耕耘细耙搂平,达到土松,地净,面平,土壤通透性好,为芦笋的生长奠定好基础。耕前每亩施底肥3m3,随耕地翻入土内。
1.4挖沟定植
根据芦笋的株行距确定栽植沟规格,杨树行间可利用面积占林地面积的50%,每亩栽植密度1100株,
株行距:0.3m×1m。
栽植沟规格:挖沟深度最低达到35cm以上,中壤可达到40cm为宜。要求底宽35cm,口宽45cm,长度根据地块确定。
挖沟时要将生、熟土自然分开,回填时将熟土施入沟低层,挖沟时间3月下旬~4月上旬。
1.5苗木要求
定植苗的标准为一级苗:苗高30cm以上,有3根以上地上茎,贮藏根达7~10条,根盘鲜重50g以上。
起苗要求:起苗时要深挖轻放,少伤根,尽量保留根系长度,移栽后可迅速伸长吸收土壤中有效营养,有利于壮苗培育。采用保护地育苗和营养钵苗,要尽量带土移栽,地块较远长途搬运要注意用塑料袋装入,避免根系中水份、养分大量散失。
1.6栽植时间
4月上旬至中旬。此时栽培芦笋幼苗在鳞芽盘尚未萌芽前,即芦笋休眠期即将结束时,幼苗根系活力较弱,新根没有发育,起苗伤根少移栽成活率高,生机恢复快,长势旺,有利于早期丰产。
1.7栽植要求
栽植深度要求深栽,高度以地茎以上8~10cm为宜。芦笋苗定植覆土前要在定植沟内把根系朝横向两边自然排开,这样有利于芦笋呈水平方向垂直发展,根系朝宽行同步拓展。
2 后期管理
从定植到采收前,这段时间属幼龄期,管理主要目标为:以促为主,促返苗,促早发,合理运用肥水运筹和防治病虫害技术,以达到当年培养成壮株为来年采笋打基础。
2.1施肥
芦笋当幼茎出地面10cm时,可施一次稀薄人粪尿或每亩施尿素2~3kg和复合肥4~5kg,草本灰50kg,施肥时先在植株20cm处开沟,将肥施入沟内覆土以促进幼苗生长。
当第二次抽发嫩茎时每亩施5kg尿素和5kg复合肥,之后每月施一次肥,施肥量每次增加1kg,直到秋分。植株经过多次抽发新茎根盘渐大,地下茎扩展,到入秋后更加旺盛。
2.2浇水
雨水少干旱地区每隔10~15d浇一水,浇水量以每次湿透25cm深的土壤为宜,每次施肥后亦应浇水,以利根系吸收。冬季土壤封冻前要浇足封冻水以供来年鳞芽萌动所需。
2.3除草
芦笋栽培行距大,幼龄期的植株小,覆盖程度低,田间裸露面积大,当早春土温上升时不仅幼株生长快,各种杂草更容易滋生蔓延,与芦笋幼株争水争肥,必须及时清除。对株丛边草须用手拔除,行间可结合中耕锄掉。
3 病虫害防治
3.1除草防病虫
除去田间杂草,改善环境,恶化各种病虫滋生场所,从而减少病虫基数。
3.2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或BT生物制剂防治乳状菌、白僵菌、棉铃虫、烟青虫等鳞翅日夜蛾科的害虫。
3.3人工捕捉
在有芦笋木蠹蛾为害的田间,利用老熟幼虫上升地表作茧期,用铁耙扒蛹(茧)。每隔2d扒1次,灭蛹达80%以上,每次扒蛹需在早晨。利用成虫刚出土趴在地上不动时期,每天早晨顺垄拾成虫,早、晚各拾一次。
3.4诱杀成虫
蛴螬、木蠹蛾等成虫对灯光、糖醋有较强的趋性,可利用多种害虫的趋性进行诱杀。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芦笋林下栽培技术要点,如果您对这一栽培模式感兴趣,可以来惠农网多多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