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共有三个物种,分别是中国大鲵、日本大鲵和美国大鲵。三个物种共通点是体形扁长,四肢很短,趾间有蹼,有一短而侧扁的尾巴。在水中用鳃呼吸,离开水面后用肺兼皮肤呼吸。大鲵常栖息于溪涧、池塘,由于自身视力不佳,因此只能借由头和身体知觉去侦测水压改变来捕食猎物。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大鲵养殖场建造及日常管理要点。
一、养殖场建造
1、养殖场选址
养殖场电源、交通、水源便利、环境良好,要要远离污染源,周围无工矿企业。
2、养殖池建造
养殖池可建在半地下、半地上,养殖池用砖砌,用水泥抹面,便于池内清洁;苗种培育池面积1-5㎡、池深20cm;成鲵池面积以5-20㎡、池深以40cm为宜;池底建排水口,池面沿池壁一侧设置进水管,池底保持一定的倾斜坡度,以便于排污;池形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等,但以正方形为宜。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根据环境及水源承载能力,合理布局养殖场,科学制定养殖密度,禁止不顾环境及水源承载能力,超负荷养殖。
二、水源
1、地下水
地下水的水温恒定,一般在16-19度,可保证大鲵常年生长,但这种方式因抽取地下水,会增加养殖成本。
2、山泉水
山泉水水质清新,水温随季节变化较大,一般在3-28度,因此采用山泉水养殖大鲵,一般在春季、夏季、秋季,采用山泉水养殖大鲵,这种方式养殖成本相对较低。
三、大鲵养殖
1、苗种培育
(1)幼苗投放:要求幼苗体长在8cm以上、规格整齐、体质健壮,幼苗投放前要进行检疫检验,确保苗种不携带“娃虹彩病毒”等病原;一般1㎡每平方米投苗100尾,投放前用5%食盐溶液浸泡10-20分钟,进行体表消毒;投放时间以春季为宜。
(2)投喂:以投喂红线虫为主;投喂方法:将冰冻的红线虫解冻后投喂,每天投两次。
(3)换水:微流水养殖:控制池中一定的流水量,保持连续流水,或者隔几个小时流水1次;静水养殖:夏季每天换水3-5次,春、秋季每天换水1-3次,冬季每1-2天换水1次;养殖池水深保持在5~10厘米。
(4)分池:随着苗种的生长,会出现大小差异,因此要将规格大小不同的苗种分开饲养,以保持同一池中成鲵规格整齐。
(5)清洁养殖池:及时清理粪便等排泄物,保持养殖池清洁。
2、成鲵养殖
(1)苗种投放:要求苗种体长30cm以上,一般1㎡投苗50尾;苗种要求、消毒方法和投放季节与幼苗养殖管理相同。
(2)投喂:可以投喂冰鲜饵料或活体饵料。冰鲜饵料包括野杂鱼和鲤鱼、鲫鱼等常规养殖品种,成鲵投喂要做到定时、定量;活体饵料主要有鲫鱼、鲤鱼、丁桂等品种,投饵前,用食盐、二氧化氯等对饵料消毒。
(3)换水:此期养殖池水深要保持在10-30cm。
(4)分池:随着成鲵的生长,会出现大小差异,因此要将规格大小不同的成鲵分开饲养,以保持同一池中成鲵规格整齐。
(5)清洁养殖池:同苗种培育。
四、大鲵病害预防
1、严格监管和检疫
(1)对购进的苗种要严格检疫,严禁将来源不明的大鲵带入养殖区;对生病的大鲵及时隔离治疗,对病死大鲵要做无害化处理。
(2)加强对饵料来源监管,禁止随意从河沟捕捞鱼虾饵料;饵料投喂时,要用食盐等浸洗消毒,以保证饵料安全、卫生。
(3)注射大鲵大脚病疫苗。
2、防病与消毒
(1)养殖人员要提高防病意识,禁止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养殖区,以防止外来人员将病原带入。
(2)做好生产工具消毒,定期用二氧化氯等消毒液浸泡消毒。
(3)各养殖场水源要相对独立,不能窜流,避免疾病相互传染。
(4)发现疾病,立即隔离治疗,用药治疗时,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禁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