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铁岭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改善

发布时间:2020-01-22信息来源: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今年以来,铁岭市委、市政府把农村人居环竟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任务来抓,集中力量、整合资金,全力打响了“百村美丽、千村整洁”行动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得到了农民群众广泛赞誉。

  抓领导,破解责任落实难题。铁岭市将“百村美丽、干村整洁”专项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各县(市)区和市直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和重点任务完成时限。进一步落实了领导责任制,将责任逐项落实到乡镇、村和具体责任人。建立了月调度、月通报制度,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多次召开专题会和现场推进会深人开展专项督查和明查暗访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

  抓资金,破解投人不足难题。铁岭市通过发行债券、向上争取、财政列支、村集体投人等方法,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开展环境整治。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争取中央财政畜禽粪污整县资源化利用项目资金1.32亿元。其中,昌图县对每个行政村先行拨付3万元启动资金,验收合格后再奖补7万元,并对辖区内所有村都验收合格的镇(场)另行奖励。铁岭县安排资金500万元,改厕1万户,每户补贴500元。银州区将城市环卫延伸到各村,实行城乡一体化治理。

  抓示范,破解典型培育难题。在村庄规划上,设计了集聚提升、城交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等3个示范模式,选取5个村进行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在垃圾治理上,全面推广“五指分类法”,积极推广开原孟家沟村“小分类”与“大分类”相结合和铁岭县“垃圾银行”经验。在畜禽粪污治理上,推广铁岭县张庄村散养户快速腐熟还田经验,积极引进生物菌肥快速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在农村改厕上,推广铁岭县“双坑交替卫生厕所”模式,试验建设“三格式水冲厕所”。在治理村内河流上,推广昌图县鹭树镇“四还模式”,将土地确权溢出的土地优先用于“还路、还河还林、还湖’,提升村容村貌。

  抓督导,破解责任心不强难题。铁岭市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市政府督查考评的重要内容,建立了旬调度、月督导和暗访工作制度,加大了对各县(市)区督导调度及问责力度。

  抓宣传,破解群众参与性差难题。广泛开展了“美丽庭院”评选、“小手拉大手”等有效活动,发放“致农民一封信”,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通过深入学习和广泛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重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通过不懈的努力,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5方面成果。

  一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新突破。持续开展了以“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投入资金4600万元,清理各类垃圾24.5万吨,农村积存垃圾全面清除。积极推广新宾县垃圾“五指分类法”经验,垃圾分类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农户生活垃圾基本不出院、就地消化。全市建成垃圾处理设施54座,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现已覆盖100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85%。

  二是农村改厕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实推进。在开原市、调兵山市开展了户内、户外水冲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试点,提倡入户水冲式改厕,改善农民如厕环境。制定了全市农村户厕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改厕任务和标准。召开了全市农村“厕所革命”现场推进会议,对农村改厕进行动员和部署。目前,全市农村改厕已动工1500户、竣工950户。农村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全市25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落实到村,已陆续开始土建施工。

  三是村容村貌提升实现新突破。建成农村道路952公里,治理河塘沟渠52条,对100个村屯进行全面绿化,栽植树木27万株。同时,加大了农村垃圾乱丢柴草乱堆、农机乱停、污水乱倒、广告乱贴、粪污乱排等问题整治力度,农民不良生活习惯逐步改变。

  四是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新突破。全市累计已有473家畜离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已达82.3%。积极推进秸秆“五化”综合利用,长青秸秆发电厂、郜家店秸秆发电厂已建成年新增56万吨秸秆消耗量,保护地耕作项目实施规模达101万亩,牛饲养量增加了19%,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

  五是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推进。出台了《铁岭市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在辽河生态建设方面,我市重点实施生态蓄水工程建设以及退耕封育,通过生态蓄水工程进步扩大湿地面积,进而打造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打造省级湿地公园3个,对现有6处湿地进行升级改造,形成绿色廊道。在建设辽河湿地公园的同时,结合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建设,对现有堤顶路和管理路进行提档升级,全部实现路面硬化,为全面打造辽河经济带创造条件。


阅读 8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