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乡大变样!济宁爱湖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0-06-19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荷叶、柳条、碧水间,一座镶嵌着落地玻璃的小木屋引人注目。推门而入,去年大学刚毕业的王欣铄正在吧台后冲泡荷叶茶。抿上一口,清新提神。“荷花池、林荫道、小木屋……这就是我想要的感觉。”去年回家乡爱湖村时,被自然风光中的烟火气感染,王欣铄毅然辞掉本已找好的工作回村创业。同样看到发展机遇的周忠仁、杨莹两位“师兄师姐”已先她一步回了村。和他们一样,王欣铄也被吸收进村合作社开办的爱尚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了阳光茶社的“小厨娘”。

爱湖村位于山东省微山县昭阳街道东南,地处微山湖东畔,毗邻京杭大运河,是个三面环水、生态优美的“枕水渔乡”。该村村民原为湖中流动渔民,陆居前居无定所,生活水平低。2018年10月,爱湖村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美丽村居试点村庄。改革创新发展的春风让这个基础设施落后的村庄重新焕发出振兴的生机与活力。

漂泊渔民上岸后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建设初期,群众有些不理解,我们的干部就拿着建设规划图到村民家中征求意见,召开项目规划听证会等会议,尽力满足群众的各项需求。”爱湖村村支部书记靳灿说道。为了让规划设计建设更符合群众的要求,昭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组织街道精干工作人员和村“两委”同志走街串巷,耐心倾听群众的声音,动员群众拆除自家乱搭乱建、收置群众闲置房屋、宅基地、流转部分鱼塘等,为这个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空间。最终,近3000亩鱼塘终于又回到了村集体,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8万元。村里还将其中一处坑塘改建成12亩荷花池,架木栈道供村民漫步赏荷。

集体富了,如何建设好美丽乡村又成了一道重大“课题”。村里拿出300多万元建设了覆盖全村的污水处理厂,铺设管道4800多米,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达50吨。

“一条小船八尺长,祖孙三代住一舱。原来是船到哪里,家在哪里,漂泊不定。自从陆居以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幸福苑里,80岁的周长福边和几位老伙计兴致勃勃地打麻将,边笑眯眯地聊起陆居后的日子。这两年,村里变化特别大。他们娱乐的地方原是一处垃圾坑,2018年村里填平建成了幸福苑,修上了柏油路,对全村房屋进行青砖碧瓦白墙式统一装修改造。街道请来中国美院的专家团队进行设计,将规划图印在挂历上发给村民征求意见。听从大多数村民的建议,街道推翻了在每户门前种草的设计,改为现在的几棵果树和一个车位的标配。

产业振兴农民致富 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爱湖村充分利用三面环水和得天独厚的湿地环境,吸引集聚多元化人才,传承发展灿烂的湖区渔家文化,成立了微山县第一个村级股份合作社——爱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党建为统领,发展和壮大渔业养殖、手工创作、文创、旅游等精品产业,建设以“渔艺坊”为主的产业培训基地。

与此同时昭阳街道通过对当地传统技艺的深度挖掘,创建和注册了“渔娘面蒸”、“传家渔鼓” 和“渔人轻舟” 3类产品的文创品牌,为昭阳街道文化产业振兴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渔帮巷、渔艺坊、爱湖船社、文化广场、爱湖客运码头、风荷苑、历史文化展馆,阳光茶舍,夏爱路沿线的网厂公园、薛河公园等景点工程建设同期进行并相继建成,探索出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塑造生产生活生态消费新场景。

昔日的渔船、渔网点缀着渔家小巷,渔民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被开发成为旅游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一年来,爱湖村接待游客30000余人,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我们主打的就是生态牌,在经营中更是想方设法突出原生态。”学工业设计出身的周忠仁介绍。去年8月,他创意为60多位养殖户每人拍摄一张带货笑脸照,贴在产品上帮助销售推介。“让人一看就是原生态,买得放心、吃得舒心。”周忠仁说,他们把村民的对虾卖到了陕西、北京、青岛等地,价格比传统售价每斤高出10多元。

抓党建就是抓致富 90后支部书记引领枕水渔乡展新颜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街道90后组织干事靳灿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后,增选了1名年轻女党员进入村委班子,优化班子年龄结构,提升综合素质。爱湖村党支部班子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建目标认领工作,党支部主动认领党建示范村,让每名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昭阳街道实行“一线工作法”,街村干部靠在一线、干在一线,包片负责、全力推进,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彰显了精神状态和干事活力,既锻炼了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能力,又密切了干群关系。随着建设的深入,村民不仅理解了乡村振兴工作,还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到建设中,党群一心、团结协作,再现了60年代的“红旗渠精神”。

编辑: 提文凡 作者: 尹承谦 韩盼盼 实习生 高一诺

阅读 9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