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铺头:“才”富小山村 年入千万元
发布时间:2020-10-09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土鸡蛋每斤15元。油鸡蛋不论斤卖,论个儿,3元一个。”9月22日,在威海市文登区的“庆丰收 迎小康”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米山镇西铺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海峰当起了“店小二”,“我们的酒也比较贵,蓝莓白兰地388元一斤,草莓白兰地288元一斤,红酒价格从每瓶148元到248元不等。”
于海峰承认,他的产品是贵,但“贵有贵的道理”。于海峰的底气源于他们身后有一支顶尖专家团队和一批有理想有才华的“新农民”“土专家”,“我们建设了东方栗景田园综合体,引进高端人才,打造高端产品,走出了自己的发展路子。”当天,于海峰还领了一项大奖——“2020年度十大发展集体经济带头人”,“靠着田园综合体,村集体收入每年有1000万元左右。”
1998年,28岁的于海峰当选为西铺头村的村委会主任,而当时的西铺头村穷得叮当响,“欠了两百多万的外债。”于海峰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挣钱”,利用村庄“靠城守路”的优势,盘活闲置房产、建设标准厂房,引企业进驻收取租金,壮大集体经济。短短两年,西铺头村不仅还清了外债,还硬化了村路,安装了路灯,自来水和闭路电视也进入每家每户。
“有了钱,投入不是问题;都是庄稼人,种地更不是问题。但等干起来了,才发现到处是问题。”于海峰说,问题就出在“能力和见识远远不够”,“说白了,就是缺人才。”
回村创业的“海归”大学生于镇榕成为全村引才的牵线人。于镇榕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曾在瑞典农业科学大学深造。2015年,面对留校和在科研机构工作等多个选项,于镇榕却作出了回村种蓝莓的选择。在于镇榕的引荐下,他的导师——北京林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教授郑彩霞成了西铺头村请来的第一个博士生导师。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师徒俩建起了生物组培实验室,40亩有机蓝莓享受“专家看护”,每年都创下200多万元的收益,成为集体收入的稳定来源。
在郑彩霞的引荐下,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学教授、牡丹花专家成仿云和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张玉钧等人来到村里,甚至连日本岛根大学教授、牡丹专家青木宣明也成为西铺头的“洋老师”。“现在,有6个博导在我们这里有科研项目或相关课题。”于海峰自豪地说。
一个专家就能带起一个产业。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理事长张运涛,来到村里第一件事就是对村里代代繁育的草莓进行脱菌脱毒、育苗改良,一个大棚产值从不到10万元一下增至15万元以上,培育出的“红粉佳人”“白雪公主”等品种在中国草莓大会上屡获金奖。在几位牡丹专家的指导下,西铺头村的牡丹除了供观赏外,还制作牡丹酒、牡丹花茶、牡丹鲜切、牡丹干花等,把“美丽经济”做到了极致。
被吸引来的还有“新农民”。“田园综合体里,就有12个大学生。”于海峰说,“不是拿他们当劳力使唤,而是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鼓励他们创项目,给他们创造展现能力的平台。”
学教育专业的张新妮原本从事幼师工作,2018年来到东方栗景田园综合体做经理,“在村里,吃的住的不比城里差,工资也比以前高多了。”贾宏达则是聊城人,去年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毕业后,通过应聘来到了西铺头村。“保底工资就有7000元,还有奖金和福利。更主要的是,这里项目多,发展前景好。”贾宏达说。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在西铺头村,就设有“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农业部门组织的专家会定期来授课,专家现场示范教学,农民就地学习实践,一批本土人才迅速成长,仅在西铺头村就有“土专家”近百人。67岁的村民刘衍芹是地道的“庄稼把式”,跟着教授、博士搞种植学技术,很快就成长为一名“土专家”,“以前只能干个打药、锄草的粗活,如今修剪、管理等精细活都能干得来。”
以事业聚人才、以平台育人才,如今的西铺头村靠人才走出来一条以旅游为动力,推动农业、加工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已形成包含苗木育种、农业种植、农产品初精深加工、研学、仓储物流、休闲农业、房产、康养等业态在内的全产业链。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等荣誉。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