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夏粮喜获丰收

发布时间:2020-08-25信息来源: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今年以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疫情防控与农业生产决策部署以及“六稳”“六保”要求,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紧盯双稳目标,坚持保粮食、调结构、促增收,筑牢“三农”压舱石,克服极端不利天气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夏粮喜获丰收。据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数据 ,2020年我省夏粮播种面积3364.8万亩,总产量1453.9万吨,连续8年保持在1400万吨(280亿斤),为保障粮食安全,端牢饭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气。总体来看,今年夏粮生产呈现5个方面特点:一是亩产增加。全省夏粮平均亩产达432.1公斤/亩,较上年(419.5公斤)增12.6公斤,增3.0%,创历史新高。二是品质提升。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资料,我省小麦整体质量创历史新高,容重平均值806克/升,较上年增加11克/升,一等至三等小麦比例分别为86.5%、13.1%、0.4%,没有四等以下样品,三等以上的占100%;与上年相比,一等比例增加14.3个百分点,三等以上比例增加1.2个百分点。千粒重平均值42.3克,较上年增加0.7克,变幅31.7克~52.1克。三是节水明显。新增节水小麦品种及配套技术536万亩,累计推广面积达3272万亩,基本实现全省小麦播种面积全覆盖。四是机械化率提高。小麦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9.5%以上,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在全国率先打造79个智慧农场,大力推进“互联网+农机装备”,小麦生产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五是病虫害降低。突出抓好小麦条锈病防控和“一喷三防”,做到病虫害发生一块防治一块,实现了“不受害、不成灾”的目标。

围绕夏粮生产,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引导,切实抓好“双稳”目标落实。按照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农业农村部2020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深松等项目和最低收购价政策导向作用,引导优势区农民全力种足种好小麦。省农业农村厅制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力抓好春耕春管工作方案》《关于加强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5次召开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春耕春管视频调度会议,推动重点措施落实,及时掌握生产进度,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及时将国家下达我省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市县政府,落实到乡村和作物,并印制成册。制发《2020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明确重点内容,完善工作措施。组成由厅级干部牵头的工作专班,将粮食生产、麦田管理等工作列出清单,逐项落实到单位和人员,明确时间表,确保疫情防控和夏粮生产两不误。实行厅级干部包市,组织6个调研指导组,到各地督导落实播种面积。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措施,完善绩效考评机制,为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480万亩、总产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指导服务,保障农资供应和技术落实“双到位”。农资保供方面,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行包联农资企业制度,每名厅级干部包联5家企业,省市县三级对350多家大中型农资企业实行一对一包联服务,及时解决复工复产实际困难。为543家农资企业出具民生保供证明,方便复工复产、物资运输。开通24小时“抗疫情、解农困”专线电话,明确专人跟踪督办,累计解决问题8305项。强化市场监管,开展农资打假行动,切实维护农资市场良好秩序,保障春耕春管用上安全放心农资。技术服务方面,坚持现场服务和线上指导双管齐下,组织专家开展小麦苗情调查和技术会商,制发春季麦田管理技术建议,明确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实施专家行、送技术、促春耕活动,组织5200个春耕春管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包联服务,实现村级全覆盖。开通专家服务热线,指导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分批次开展春耕春管。利用电视、远程视频、农技云平台、农村大喇叭、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新型传播形式,发送病虫草害信息300余条、管理技术意见建议450个,解答技术问题3651个。

三、突出重点内容,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深入实施《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划定14个优质粮食示范区,明确目标任务,上图入册,强力推进。在藁城、柏乡、永年等10个县(区)实施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每县建设3万亩以上核心示范区,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订单生产,带动全省优质专用品种加快发展,其中优质强筋小麦比上年增加45万亩、达到405万亩。二是统筹推进稳粮与节水。发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作用,以财政补贴方式,在小麦主产区,推广抗旱节水小麦品种50个,配套推广深松整地、精细播种、播后镇压、推迟春一水、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形成适宜不同地区、不同地块的春季“一水亩产800斤”“二水亩产过千斤”等节水技术模式,全省小麦浇水次数普遍减少1-2次,浇水次数由过去的3-4水减少到2-3水,亩节水50立方米左右。通过实施季节性休耕、旱作雨养和节水小麦品种及配套技术3项措施,减少农业用水5.86亿立方米,实现了稳粮节水协同推进。三是扎实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制发专项行动方案,以精准施肥、有机肥替代、转变施肥方式、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为重点,强化农企对接,充分发挥“一网两站”作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统配统施等节肥技术,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

四、聚焦关键环节,全力做好防灾减灾。针对今年我省小麦病虫害总体中等偏重发生,小麦条锈病为近30年来发生最重年份的实际,以精准测报、精确防治和科学安全用药为重点,充分发挥100个智能监测网点、100个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00个重点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作用,严密监测,及时预警。全省累计发布病虫情报1500期,发放技术挂图12万份,电视预报23期,工作快报19期。统筹资金381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000万元、省级资金810万元),发挥5230个植保服务组织作用,开展条锈病统防统治和“一喷三防”。同时,加强农情、气象会商研判,发布低温冻害、风雹、干旱等极端灾害性天气防范预警通知、预案15次(个),为夺取夏粮丰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五、发挥农机作用,提高收播质量和效率。一是强化组织调度,优化保障服务。“三夏”期间,全省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夏玉米播种机、秸秆还田机等机具200万台。制定《2020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应急预案》,细化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安全。联合石油企业出台农机用油“一保三优二免”优惠政策,设立中石化农机手驿站271个,全力保障油料供应。与气象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及时发布气象信息,方便机手作业。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开通农机值班热线,设立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帮助解决机具供需矛盾和机手遇到的困难。二是优化装备技术,加快收播进度。“三夏”期间,大马力、大喂入量高效联合收割机成为主角,小麦主产区此类机型占80%。充分发挥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作用,大力推广托管式、订单式、租赁式等作业服务新模式,推进小麦联合收获—麦秸抛洒覆盖还田—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配套技术“一条龙”作业,加快收获和播种进度。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到我省调研“三夏”农机化生产,给予充分肯定。三是加大智慧农机示范力度,增添“三夏”农机化新活力。在43个县、79个农机合作社示范推广“智慧农场”,实现农机管理信息化、田间作业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服务网络化,开创了现代农业生产新模式。


阅读 1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