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河南省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0-02-04信息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河南省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场新闻发布会
守牢防控红线 把好安全底线
2月2日,郑州返程客流上升。在郑州南站,进入市区的所有车辆和人员都要测体温、消毒和登记身份信息。
当前正值春运返程高峰,随着人员返程、企业复工,人流、车流集中上路,群众的出行和物资需求更加突出。如何统筹协调疫情防控与公众出行需求?如何保障应急物资和防控人员顺畅通行?2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就群众关心的问题释疑解惑。
A、交通保障
1、对运输物资车辆发放AB证持证优先免费过高速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吴孔军透露,在交通运输部应急运输通行证政策的基础上,我省将发放省内绿色通行证,以解决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要物资省内运输的畅通问题。目前初步设计两种通行证,即A证和B证。持有任意一种通行证的车辆,无论去程或返程、空载或实载,均免收全程车辆通行费,优先通行。
其中,A证由交通运输部统一制定,适用于跨省应对疫情各类应急物资、生活物资、重点生产物资、医护及防控人员的运输,一次一证、一车一证、证车一致。由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各级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应急任务指令,向承运单位或驾驶人提供信息登记和通行证式样的电子版,由承运单位或驾驶人自行打印、自行填写、随车携带。
B证由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联合印制,适用于省内应对疫情各类应急物资、生活物资、重点生产物资的运输。在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由省工信厅负责向应急物资、重点生产物资领域重点企业统一发放;由省商务厅负责向生活物资领域重点企业统一发放;涉及其他应急物资运输的由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协调发放。
目前有关部门正抓紧研究论证、起草文件,尽快审核发布。各级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将确保辖区范围内所有道路通行通畅。严禁违规设卡阻碍持有通行证的应急物资运输车辆的通行。
2、扫码登记人员信息提高高速上下站通行效率
据介绍,春节期间,全省道路交通日均车流量较往年下降60%以上。1月,全省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68%,春节期间未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
针对当前由于疫情查验导致的高速公路难上难下问题,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总队长冯国文说,将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通行效率:一是增加检查通道,科学设置疫情防控检查站,对流量较大的站点,高峰时段通过在一个检查通道上开展复式检查;二是车辆分类行驶,开辟绿色通道,结合各检查站车流量情况,将本地车和外地车分开、客车和货车分类通行,分车道检查;三是广泛宣传防疫检查站的位置和检查要求,提前引导群众合理安排出行,并联合高德等在电子地图上标注疫情检查站,提醒提示机动车驾驶人减速慢行、配合检查;四是强化科技手段,在车流量大的疫情防控检查站配备身份证扫描仪、人脸识别系统等科技设备,自动记录人员信息,减免人工登记环节,比如来郑人员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提前登记信息,到站后直接提交,不用再现场人工填写。
针对当前疫情形势,我省对驾驶人考试、补证换证、交通违法处理等交警业务,延期办理,加大网上办公力度,引导广大群众通过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互联网平台和“交管12123”手机APP办理业务。
B、返程防护
2月3日下午,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卫健委联合有关部门从交通工具、办公场所及社区等传播工具、传播场所入手,实行高标准、严把关,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
1、多部门合作做好公共场所防控
为防止疫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扩散和蔓延,省卫健委与交通等部门密切合作,在机场、车站及高速路口等相关场所落实旅客体温筛检等防控措施,加强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人员的体温检测和健康提醒。“如果在体温筛检或者在交通工具上就发现病例或疑似病例后,按照属地管理,当地卫健委会第一时间通过专用车辆将病人送到发热门诊或者定点医疗机构做好隔离治疗,并对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做好健康管理工作。”省卫健委副主任黄红霞说。
2、社区防控是重中之重
河南省按照“追踪到人、登记在册、社区管理、上门观察、规范运转、异常就医”的原则,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加强发热和症状监测,追踪、督促其居家医学观察14天,确保追踪排查到位、登记管理到位、责任人员到位、措施采取到位,及早发现病例,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
3、上班后如何做好防护
对于乘坐交通工具、在办公室上班的人怎么做好防护?据了解,省卫健委组织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系列指南》,共14篇,其中有清洁消毒通用篇、公众个人篇、三站一场消毒篇和公共交通工具篇,目前已印发各地,并制作成图文版推送给了各大媒体。同时,黄红霞建议,上班距离较短者,建议步行、骑车;如必须乘坐交通工具时,务必要戴口罩、不乱摸、不扎堆,保护好自己。
(来源:河南日报)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