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8公斤!我省玉米亩产再创新高

发布时间:2020-10-11信息来源:辽宁新闻网

  本报记者 孔爱群

  专家分两组,钻进玉米地,量面积,查株数、穗数,80穗为一袋,装5袋,然后搓粒、称重、计算。忙活一番后,结果出炉:1218.8公斤!

  10月9日,朝阳市建平县黑水镇东台村,种植大户丁瑞波的85亩地玉米棒子金黄饱满,经国家和省内专家现场测产,亩产量为今年全省最高。

  “今年我省前期干旱,后期雨水偏多,能取得这么高的产量,要归功于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的示范应用。”省农科院玉米所所长王延波说。

  辽西地区是我省玉米主产区之一,光温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玉米优质高产的生产需求,是黄金玉米带的优势种植区,但区域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一直制约着玉米稳产高产。省农科院“十三五”期间承担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辽宁春玉米粳稻密植抗逆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辽西半干旱区雨养玉米规模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为保障区域玉米稳产高产,通过“东北中晚熟区玉米种质改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筛选出了抗旱、耐低氮的辽单575、辽单585系列品种,并结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在辽西灌溉区推广应用了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通过有限补水和水肥一体化,提高地下水、土壤水和降雨利用效率,有效解决了玉米全生育期频繁出现的季节性干旱、肥料利用率低的矛盾。

  “膜下滴灌虽每亩增加100多元成本,但却能多产出四五百元。” 王延波说,建平县已推广50万亩。应用该技术,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效率均提高10%以上,温光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全程机械化应用节本增效20%以上,在稳定提高产量的前提下,实现了生产效益的大幅度增加,为我省玉米节水、高产、高效的绿色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你看这玉米棒多结实,掰都掰不断!”丁瑞波说,“明年还种!”


阅读 29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