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来自养前村的幸福 只有村里的人最能体会
发布时间:2020-07-19信息来源:辽宁新闻网
“臭河泡子”变连心湖 丰渔节一万多斤鱼免费领
辽中区养士堡镇养前村距离沈阳主城区50公里,辽中城北14公里。现有居民674户,1760人。面积1.3万亩,耕地面积6800亩,其中,暖棚面积1900亩,水田4760亩,旱田140亩。2018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实现2.1万元。2017年被住建部评为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2018年获得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养前村的村口,立着一个牌坊,雕刻的村名中,加了一个“馨”字。村民说,这个村就是大家温馨的家园。村里的街路干净整洁,37条街路,种植了白蜡、银杏、皂角等20多种树,除了观赏树,还有一些可采摘食用的果树;发臭的“河泡子”被改造成连心湖后,居民还可领取一份特殊福利:丰渔节上,每户免费领取两条新鲜打捞上来的大活鱼。
臭了多年的“河泡子”变成连心湖
养前村有一条连心湖。7月的湖心,波光粼粼;睡莲也扬起笑脸;荷花初绽,犹如仙子立于水中央;10只黑天鹅徜徉在湖中央,享受着静谧与美好。沿着岸上的小桥朝南走,能看到围着十二生肖雕塑的喷泉,古风凉亭,满地的花丛……可谁能想到,这里原来竟是一条发臭的“河泡子”!
据村书记肇刚介绍,2014年以前,“河泡子”又浑又脏,一到夏天满村都能闻到臭味。2014年,村里开始环境整治并逐年完善,陆续修建了广场,种上了树。今年4月,在多次征求村民意见后,连心湖周边的设施再次改造升级,护栏、地砖全都换新,还重新修建了喷泉。如今,这里已经成了村民的休闲打卡地。
“每天晚上,能有1000多位村民来这里。”肇刚说,大家在这里跳广场舞,扭秧歌,特别热闹。村民也开始注重环境卫生,连心湖的水面、周围的路面鲜有杂物。
丰渔节的夜晚鱼香飘满村
连心湖的环境大变样,每年还能网出一万多斤鱼发给村民。“免费分鱼,这可是我们村的特殊福利,村民的心里特别美。”一位村民开心地说,丰渔节已持续举办了4年,每年9月,一场约定好的狂欢如期而至。
“我们村的丰渔节,场面可震撼了。村民自发穿上装备下水捞鱼,一网下去再抬起来,大鱼翻花地蹦,大家可开心了。”肇刚直言,丰渔节是养前村的大节日。这一天,村民一大早就忙活起来,家家户户都能领到两条鱼。“晚上,整个村都飘着炖鱼的香味儿。”村民张大爷说,住在这个村里,可幸福了。
“今年的丰渔节,村里还会给每户分两条鲤鱼。等到明年,我们会分花鲢鱼和白鲢鱼,给大伙儿换换口味。”据肇刚透露,去年6月村里新投放了鲢鱼苗。当时,他早晚两次去喂食,后来发现根本不用喂,不少村民带着孩子遛弯,直接就喂了。
发展设施农业带领全村人致富
物质的满足是精神富足的前提,更是获取幸福感的基础。养前村一直将发展农村经济,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视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目前,养前村主要生产西芹、芸豆、西红柿、辣椒、棚葡萄、油桃等果蔬产品。到目前为止,共有暖棚636栋,户均达到1栋棚,从业人员1000多人,本地从事棚菜生产经营的农户占全村总农户的50%,仅棚菜一项,人均收入就实现了1.8万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80%。养前村还挖掘自身优势,开办华众康果蔬种植家庭农场,建设线上平台,主销产品包括久久草莓、油蟠、着色香葡萄、辽中清水香米等,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7万余元。
“除了求学,村里很少有外出打工的,而且私家车能达到300多辆。”肇刚说,现在大家的腰包鼓了,素质也提升了。最近,连心湖北侧有村民摆地摊,卖一些烤串、玩具、饮料之类的,但每次收摊都干干净净,根本不需要管理。
村民走上街头自发维护环境
村里的文化宫,是村民们文艺演出的排练场。今年6月底,肇刚筹备了一场文艺演出。没想到,大家报名踊跃,仅一个社团就报了15个节目。“为了不打消大家的积极性,所有节目都上了,没想到整整持续了5个小时。”
记者来到文化宫时,见到几位戴着“志愿”字样袖标的村民正在休息。原来,他们不是排练节目的,而是自发组成的文明劝导团。“自创城行动启动以来,我们每天走上街头、广场等,劝阻不文明行为,提醒大家文明出行。”晒红了脸的张大姐说,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也都自发维护环境,只要看到不文明行为,就会上前劝导。“我都70岁了,但我愿意当志愿者。”安大爷说,现在村里风气特别好,村干部带头,干活的时候都往前冲。村民安居乐业,只要有需要,大家都伸出援手,能奉献多少就奉献多少。
30多个奖项诠释温馨与幸福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节水灌溉示范基地、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全国文明村、辽宁省进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辽宁省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辽宁省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沈阳市农村青年实践基地……在村部的荣誉墙上,挂满了30多个奖项。对于村民来说,这不仅是一种荣耀,也是对大家温馨与幸福生活的诠释。
这种幸福是闲逸。60岁的苏大爷,最近迷上了打台球。“现在农民生活幸福,你看这活动室,有人打乒乓球,有人打台球,还有人玩象棋、扑克。”苏大爷说,自己刚学了一年多,现在没什么农活,几乎天天找老邻居来打两杆。
这种幸福是收获。村部的图书室,如今藏书6000多册,大多与农田种植相关,不少学习型村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成为种植业的行家里手。
这种幸福,还有很多,每天在养前村里上演……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刘宏伟
主任摄影记者 孙 海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