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开原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20-06-28信息来源: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开原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和“施工图”,优化产业扶贫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项目,为实现全面脱贫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通过产业扶贫措施,共帮助1205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4个省级贫困村整体销号,实现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扶贫产业覆盖贫困户100% 

  制定产业扶贫政策 

  开原市先后出台《开原市精准脱贫产业规划(2017-2020)》《开原市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和《开原市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实施产业扶贫奠定政策基础。建立了产业扶贫项目库,人库项目238,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成立了产业扶贫领导小组,明确了15家涉农单位职责任务。分别召开产业扶贫推进会、动员会、观摩会、现场会和培训会,推动产业扶贫工作高位发展。各乡镇(街道)在突出各自区位优势和地理自然条件、传统产业基础上,形成了以特色种养业为重点,以乡村旅游为补充的产业扶贫格局。五年来,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38,总投资82247万元,帮带12050人稳定脱贫。 

  建立产业扶贫体系 

  开原市积极探索“政府扶持龙头、龙头建立基地、基地链接农户”的产业化扶贫体系,强化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扶持,调动其扶贫积极性。2018年至2019,全市累计投入241万元扶持资金,培育16家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通过资产收益分红、“托养代养”、务工酬劳、提供技术等形式,扶贫示范基地帮助24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形成金融扶贫和入股分红政策叠加双层效益。各乡镇(街道)在实践中探索“自主发展”“主体帮带”“入股分红”“点对点帮扶”“飞地帮带”和“党总支+”“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订单农业”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逐步实现由“扶生存”向“扶发展”由“输血”到“造血”,由“扶贫”向“扶智、扶志”根本性转变。上肥镇挠贝村三福土特产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帮助上肥地村开发黑木耳冷棚种植项目,帮助农户新建冷棚10,通过无偿提供栽培技术和菌棒,回收黑木耳,安置贫困户务工等,带动该村244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 

  健全产业扶贫金融配套工程 

  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为产业扶贫“供水”,推动扶贫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探索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题,为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的新型农业主体和涉农企业办理《畜禽舍使用权登记证明》《畜禽舍他项权证》《设施农业使用权登记证明》和《设施农业他项权证》,通过抵押权证获得贷款,累计实现金融扶贫贷款7520.9万元,其中贫困户贷款48户、260.9万元,新型经营主体、涉农企业48户贷款7260万元,帮带168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在本级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共投入各级各类产业扶贫资金近7000万元,安排扶贫专项资金300万元,设立了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贴息资金等近千万元,切实解决发展产业资金难题。 

  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 

  针对个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开原市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作用,进村入户面对面做思想工作,解决“精神贫困”,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积极推进贫困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引导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致富带头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近几年,累计培训新型职业衣民近2000名。同时,聘请20名农业大学教授、科技人员和基层干部为近150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扶贫干部和乡()街道、村负责人讲授产业脱贫政策和农业技术,组织50名产业扶贫干部到西丰县、建昌县产业扶贫基地参观,推动农业实用技术在乡村普及。开原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产业扶贫的副局长刘柏华告诉记者,通过开展产业扶贫和特色产业扶贫拉动,使开原市贫困群众享受到一波波的红利,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 9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