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粮食要树立大产业观
发布时间:2020-01-20信息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我国不仅要巩固粮食生产大国地位,还要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要树立大产业观,更要遵循经济规律,发挥好市场手段,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应创新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提高供给质量和流通效率,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之上。对政府部门来说,要切实做好保供稳价。对粮油企业来说,要做好品牌建设
春节临近,粮食收储运销在各地紧锣密鼓地运作。1月13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吉林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新的一年,粮食行业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挑战和任务。
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国家,我国不仅要巩固粮食生产大国地位,还要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要树立大产业观,更要遵循经济规律,发挥好市场手段,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应创新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提高供给质量和流通效率,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之上。
树立大产业观,首先要把粮食当作一个产业。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需要国家支持和保护,但同样需要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按市场规律组织生产。在一家一户为主的分散经营情况下,行政推动依然是抓粮食行之有效的方式,需要坚持和完善。同时,也要按照改革的要求,更加重视支持规模经营主体,更加重视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更加重视规划和信息引导,更加重视法规和市场手段运用。
不妨立足产业角度,来分析一下粮食行业面临的挑战。
从供给结构看,粮食中长期供求处于紧平衡,当前结构性矛盾突出。品种结构方面,稻谷和小麦等口粮总体持续供大于求,市场短缺的大豆、优质强筋小麦、高蛋白饲草、双低油菜等产不足需。在区域结构方面,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产需缺口扩大,净调出省减少,跨省流通量增加。近年来,产粮大县日益北移,但北方尤其是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粮食生产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风吹草动”,容易出现市场波动。
从产业效益看,这些年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生产能力并非高枕无忧。由于比较效益低,部分地方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有所抬头,一些地方甚至减少了粮食生产。例如,小麦面积已连续3年减少,稻谷面积连续2年减少,特别是早稻面积7年累计减少近1800万亩,这既有主动调整结构的原因,也有种粮效益下降的原因。据测算,2018年如果扣除农民的劳动力成本,全国农户种植三大谷物亩均出现亏损,适度规模经营的效益则相对要好。
应对上述挑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强化重要农产品保障制度。近年来,中央采取的一系列着眼调动主产区、农民、科技人员三方积极性的支粮政策方向是有效的。随着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时代,支持粮食发展的政策力度不能松、效果要更优。二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不能因为一时短缺,就回到粗放发展的老路上。不能因为托市收购,就重复忽视质量的旧章。
树立大产业观,还意味着粮食行业不仅是生产,还包括收购、储备、加工、销售,要全面谋划产业。过去,我们在生产和储备上花了很大精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今后要更加重视收购、加工和销售。要创新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确保产得出、收得进、储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大力推动粮食加工和流通,更好满足群众对优质多样粮油产品的需求。
从目前来看,对政府部门来说,要切实做好保供稳价。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密切关注市场供需情况,科学引导预期;根据生猪生产恢复态势,及时组织饲料粮“北粮南运”;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要求,加大重点城市和时段保供稳价力度。对粮油企业来说,要做好品牌建设。骨干企业是粮食产业化的载体,肩负着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带动农户的重任,要率先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此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与标准化生产。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