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施肥技术让小麦每亩增收超百元
发布时间:2020-07-10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过去,农民种小麦至少要施两次肥。现在不仅可以只施一次,后期无需追肥,且每亩节本增收120-150元。这一神奇的转变要归功于一次性施肥技术。该技术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部分省级农科院以及知名肥料企业,对小麦、玉米和水稻进行一次性施肥联合攻关,协同作战10多年取得的成果。
近日,该技术中的“冬小麦一次性施肥技术”在山东省泰安市马庄镇大面积示范田进行了机收实打测产。结果显示:较传统施肥,运用一次性施肥技术的小麦平均亩产为717.5公斤,每亩增产42.3公斤,增幅6.26%,亩增收140元以上,减氮增产效果显著。据山东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谭德水介绍,该技术在操作时,根据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各营养需求规律以及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土壤条件,将小麦整个生育期所需的养分,在播种的同时利用播种深施肥机械一次性全部施入(进行侧深施,横向距离种子4-6厘米,纵向距离种子3-5厘米处,小麦种子播种深度在3-5厘米),后期不再进行追肥。由于普通氮肥养分转化速度快、易流失,要用专用缓控释肥,让肥料释放特性和作物需求规律相吻合。据悉,冬小麦一次性施肥技术已在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区域,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截至2019年,在山东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000万亩。
记者了解到,一次性施肥技术可应用于我国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实现了小麦和玉米在播种、水稻旋地或插秧时,肥料一次性施入,生育后期不需要再追肥,还能保证作物稳产或增产。今年春季小麦返青拔节时的追肥关键时期,恰值疫情期间。在农民不能外出的情况下,一次性施肥更加显示出技术优势。
近十年,山东农科院在全国进行了750多个田间试验,其中包括106个长期定位试验,在三大粮食作物四大典型种植区建立了万亩以上连片示范点7个。结果表明一次性施肥每亩地可以节省1-2个人工,每亩增收150元以上。施用等量氮肥时作物增产5.1%-20.6%,减氮1%-20%时可保证稳产或增产11.2%。同时改善农产品品质,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显著提高,玉米粗脂肪提高11.1%。稻谷精米率和胶稠度提高,加工品质明显改善。
不仅省工增产,该技术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相比常规生产,一次性施肥能够减少氮肥投入15%-25%,东北春玉米氧化亚氮减排30%以上,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氮淋溶减少17%-20%。不仅能显著减少氮肥投入和氮排放,联合作业机械效率提高30%以上。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兆辉介绍说,如果在全国推广应用,能够每年减少氮肥(纯氮)投入251.2万-523.3万吨,减少氮淋失109.9万吨、氨气挥发343.3万吨、一氧化二氮排放30.4万吨,减少稻田甲烷排放113.1万-177.8万吨,产生1387.3亿元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