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原县:以农业产业发展带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发布时间:2022-12-14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陕西省三原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质优良,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强县。近年来,三原县始终把发展壮大农业产业作为保障群众增收的重要手段,通过抓产业带动、抓电商销售、抓疑难破解,全力走好产业振兴之路,向着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

答好产业“必答题”,带动群众涨收入

12月初的三原,室外已近零度,路上行人早穿上厚厚的棉衣。素荷农业的温室大棚里,正是花香弥漫,温暖如春,一群工人正在开心地包装着即将出售的红掌花卉。

素荷农业坐落在城关街道办申家村,企业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3个智能联动棚和14个日光温室,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基础上,不忘带动周边群众,与周边8个村123户脱贫户签订入股保底分红协议,流转土地200余亩,有效增加了不能从事生产劳动的群众的稳定保底收入。同时,对有销售意愿和务工意愿群众开展免费培训,经过专业的培训,务工人员每月收入可达到3000元以上,顺利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梦想。

新兴镇位于三原县北部塬区,干旱缺水一直制约着这里的发展。大学生赵湖北毕业后没选择回到老家发展养殖业。县委、县政府不光在资金、税收、用地、用电方面给予优惠扶持政策,还为返乡创业人员给予免费技术培训。赵湖北的养殖越做越大,先后投入了3000万元,开展奶山羊养殖及相关产品研发加工,又陆续学习了如何利用羊粪、光伏发电等技术增收,赵湖北从“大学生”成了远近闻名的“羊教授”。他所带领的合作社年销售额达 1300多万元,先后带动 231 户脱贫户增收致富,带动周边镇村 1300 余农户养殖奶山羊,户均增收2万余元。

近年来,三原县突出“两带两区多点”,统筹布局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促进产业差异化、协调化发展。“吨半田”小麦创全省小面积单产新纪录,被评为全国粮食流通示范县、国家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基地、全省高质量发展“农业强县”。

做好电商“加分题”,多种渠道增收入

“咱这旱塬地区,土壤肥沃,种植的红薯干、面、甜。今年我种了300多亩,通过菜市场、电商等渠道销售,预计每亩最低收入6000元。”三原县嵯峨镇大盘村红薯种植大户老樊热情地给镇里电商助农小组成员张雯推销自家的红薯。

今年嵯峨镇积极探索“电商平台+特色农产品”致富新路子,成立电商助农小组,开通抖音官方账号“嵯峨镇的日子”,通过抖音带货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与当地红薯、花椒、核桃、葡萄、土鸡蛋等产业的种养大户深入开展合作,同时积极寻找网络大咖助力增加流量关注度和影响力,以电商平台带动小产业大发展,为广大种养户带来了满满的收获。目前,两万余亩的花椒种植基地、600余亩的“秦薯5号”红薯种植基地,为“嵯峨镇的日子”抖音账号增添了更多发展底气,酿酒葡萄、核桃等县域内知名特色农产品也都成为“嵯峨镇的日子”里的明星产品。

三原县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依托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项目,注重资源整合、聚焦项目孵化、加强人员培训、拓宽销售平台,电子商务特别是农村电商迅速发展,已成为助力产业发展、产品销售、旅游推介等为一体最佳媒介平台。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电子商务企业424家,2022年新增电商企业40家,116个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正常运行。2022年1-11月电商交易额8.96亿元,其中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3.5亿元。

破解滞销“疑难题”,最大限度稳收入

“喂,赵主任,咱县里独李镇赵渠村脱贫群众种的大白菜遭遇卖难问题,急需要咱供销系统提供帮助”。接到县乡村振兴局求助电话后,县供销社主任赵娟立即忙碌起来。

近期,破解蔬菜卖难问题已是供销系统的大事,脱贫人口的菜更需要尽快保价销售,必须最大限度稳定他们的收入。12月6日下午,县供销社、驻村单位县自然资源局、独李镇镇域内5所中小学、幼儿园伸出帮扶之手,为赵渠村脱贫群众帮销白菜1.5万斤、花白3400斤、蒜苗1200斤,菜卖出去了,收入到手了,群众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已经成熟却找不到销路的西蓝花让鲁桥镇桥头村村民左丽君很是头疼。无奈之下,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手机上了解信息,看到青商会的热线后,她及时地拨打了电话。让左丽君没想到的是,当天中午,县青商会“货无边”线上便民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就到了她家。经过称重、装货、算账、现场付款等一系列操作,不到半小时左右,愁坏她的500多斤西兰花就被购买一空,燃眉之急迎刃而解。

据统计,仅11月,全县供销系统共组织收购及销售莲花白、松花菜、白菜等各类蔬菜600余吨,价值4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群众露地蔬菜卖难问题。全县各民营企业帮销蔬菜等农产品达到1480万元,大家用行动来温暖这个疫情中的冬天,帮助群众销售了农产品,确保了农业经营收入。全县脱贫人口和三类人群仅经营性收入比去年净增加300元以上。

作者:唐晓晗


阅读 60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