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吉县:村集体和村民的“双增收”

发布时间:2022-09-01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清晨的阳光洒向黄河壶口,头裹羊肚毛巾、身披羊皮夹袄、腰系红色腰带,75岁的山西临汾市吉县中市村村民张国保牵着自家小毛驴悠闲地走向景区,准备迎接今天的第一波游客。

张国保是中市村村民,日子过得不算富裕。2021年,中市村统一开放壶口景区“拉毛驴”就业岗位后,他与其他33名村民经过个人申请、“两委”商议,与村集体签订了合同,有了一份“职业”。

“充分利用壶口瀑布这个好资源,统一开放一些岗位。”中市村村党支部书记张耀荣说,“经过与壶口发展中心反复沟通,最终达成一致,将‘拉毛驴’的服务管理归属中市村集体所有。”

目前,中市村有34名村民在景区从事“拉毛驴”工作,村集体通过服务管理年增收17万元,村民每年可以收入5万元-10万元,实现了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的“双赢”局面。

据了解,与壶口发展中心沟通洽谈的内容还有“摆摊位”的服务管理项目,中市村正筹划在新景区内修建一所可容纳70个摊位的纪念品市场,供村民售卖纪念品、手工艺品、苹果、土特产等。

资源变现,不止景区内的“摆摊位”和“拉毛驴”项目,还有在景区游客中口口相传的“吉县苹果”品牌资源。

“一箱10斤的好苹果,在景区里卖得很快。”中市村苹果种植户张红英说,“尤其在‘国庆节’期间,正好果园下果子,早上把苹果从树上摘下来,直接装箱拉到景区,当天就被游客买走了。”在旅游旺季,一家一天能卖出几十箱苹果。

苹果销量加大让果农对冷藏库的需求日渐迫切。中市村周边3个村没有一座冷藏库,最近的一座在10公里之外,而且途中均是盘山路,交通十分不便。

鉴于这个现状,中市村争取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于2020年底,建设了集“种植、培训、仓储、交易、物流”为一体的全链条苹果产业生产基地,储存量达30万吨。

通过将冷藏库出租,村集体年增收3万元。同时,新建了500平米的农资综合服务站,经营化肥、农药、果袋等农资产品,采取直购办法,进行终端服务,辐射周边3个行政村,既降低了果农生产成本,增加了生产收益,保证果农使用放心安全的农资产品,带动村集体增收3.5万元。

谈及冷藏库,中市村村支书张耀荣说,“为了方便村民售卖苹果,我们主动和租户协商,免费为村民们提供快递对接服务,与邮政、韵达等快递公司达成直接取货协议,村民们如果想要邮寄苹果,通过电话与冷库进行联系,快递公司就可以直接前来取货,无需村民来回跑。快递公司在一天内最多运走过500箱苹果。”

“自从村里建设了冷藏库,我就在全县收购高品质苹果,平均一年能收购3万多斤,增收6万余元。”中市村村民郭月平说。

中市村地处山西、陕西交界处,村里除了在景区经营买卖和种植果树的村民,还有一部分劳动力常年在陕西等地外出务工。2020年,因新冠疫情的影响,外出务工的村民减少,村里闲置劳动力越来越多。

吉县壶口镇党委副书记王志强说:“中市村建立了一份包含468人的劳动力资源清单,用劳务输出的办法促进集体、群众‘双增收’。”

经过多方沟通协调,由中市村建立动态劳动力资源清单,乡镇对接景区驻地企业梳理用工需求清单,县级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卫生保洁、绿化养护、酒店服务、厨师等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县乡村三级上下联动,形成了劳务服务输送体系。

目前,中市村先后输出85人从事环境整治、绿化养护等工作,输出64人在辖区内酒店、饭店从事餐饮服务工作,输出50人参与辖区内道路修建等小型工程项目,村集体通过劳务派遣年增收2.3万元。

“在自己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还能照看老人和孩子,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在景区从事绿化养护工作的强世平由衷感叹。

通过挖掘壶口景区资源、苹果品牌资源和人力劳务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市村预计年收入可突破100万元。同时,依托旅游产业,带动104名村民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通过苹果产业,带动100余户果农人均增收2万元;创新劳务服务,带动200余名村民人均增收3万元。中市村将从集体收益中拿出20%用于再投入再发展,50%用于村民分红,30%用于完善村级基础设施。

作者:郑晓锋 窦晨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马玉


阅读 32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