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

发布时间:2021-12-08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黄河支流之一的屈产河,从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缓缓穿过。依河而建的石楼小镇,青瓦黄墙一栋一风格,让整个小镇显得错落有致。

名字虽为小镇,其实并不是镇,而是县里的一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占地260亩,有71栋多层住宅楼,居住着1009户3167名居民。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5年过渡期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山西省委书记林武表示,如果脱贫攻坚成果没有巩固住、拓展好,那么乡村振兴的根基就不牢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今年以来,山西以巩固成果为基础、有效衔接为依托、防止规模性返贫为关键,全力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易地搬迁: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

2017年底,张乃田一家告别生活了50多年的窑洞,搬进了忻州市河曲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幸福小区。

张乃田一边享受着走出大山、生活改善的喜悦,一边又担心进了城没工作、没地种,生活咋办?

张乃田一家的帮扶责任人,河曲县财政事务中心金融服务股何利军将一份“政策菜单”送到了他家里,让张乃田自主“点菜”。

何为“点菜”?原来,河曲县根据搬迁户劳动能力实际,坚持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并重,量身定制了11类政策菜单,让群众自主选择后续就业产业途径,确保每一个搬迁户至少有2至3项帮扶措施。

针对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家庭,县里组建了专门吸纳搬迁人口的扶贫造林合作社和水利水保专业队,并提供9类公益性岗位,基本保证了每一个贫困搬迁家庭至少有一个劳动力稳定就业,就业覆盖安排率100%。

就这样,张乃田在县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当起了门卫,老伴儿王爱花在县环卫队做起了保洁员。没有了后顾之忧,夫妻俩也慢慢适应了城里的生活,还有了新的人生目标。

“政策再好,我们自己也得找找致富门路。”张乃田第一时间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他想当一名厨师,还想开一家凉菜店。

得知张乃田的想法后,何利军力所能及地给予支持,请凉菜师傅指导、考察市场、租摊位、办理相关证照等等。2018年,张乃田的凉菜摊终于开张了,位置就在县城人流量较大的菜市场,不用掏租金,每个月能增加5000元左右的收入。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顾以前,也要顾以后,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十分重要。”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宏说。

作为国家易地搬迁重点省份,“十三五”期间,山西共建设1122个集中安置区,搬迁贫困人口36.2万人,同步搬迁11万人。

“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山西把集中安置区和搬迁群众作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群体,把后续扶持作为重中之重。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联合23个部门出台了后续扶持实施意见,采取一系列灵活的帮扶举措,累计送岗稳岗拓岗30.3万个、培训11.8万人次,促进搬迁群众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就业帮扶全覆盖。

排查整改:坚持问题导向,真正清仓见底

大同市云州区峰峪乡小王村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儿子在外打工多年没有音讯,她独自抚养3个孙子,其中两个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却还一直待在家里。

全省还有多少这样的情况?山西省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今年9月2日,为期3个月的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问题排查整改专项行动在全省拉开序幕。

山西省省长蓝佛安表示,问题排查整改越彻底,脱贫成果就越稳固,工作也就越主动。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截至12月1日,全省共排查问题14036条,县均130条。其中,“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反弹,一些干部思想上麻痹松懈,土地流转费、公益岗工资发放不够及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养老问题不够重视等问题一一暴露。

怎么面对这些问题?怎么整改这些问题?

第一阶段,全覆盖排查存在的问题;第二阶段,高标准制定整改方案;第三阶段,高质量整改突出问题;第四阶段,高效率建立长效机制。

“逐级压实责任,逐渐传导压力,逐步引向深入。”山西省副省长贺天才要求,有步骤分阶段扎实推进问题排查整改工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老人的两个孙子已经送到了学校,房子也进行了维修,村里的残疾人也都办理了残疾证。”小王村驻村工作队队员白继跃告诉记者。

作为云州区问题整改排查工作的试点,小王村对60周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起以空巢、高龄、特困、失能、残疾等为主的信息档案,并分类建档立卡,定期更新,实现动态化管理。

白继跃说,村里成立了互助关爱小组,每名小组成员挂钩联系2至3名留守老人,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电话沟通,每周至少一次上门服务。

晋中市左权县则采取“告知函”催办、“日调度”推进、“目标化”自验的办法,累计组织力量1857人次,制定整改措施286条。

目前,全省已完成整改13978条,整改完成率99.6%。其余正在整改的58条问题,均为需要长期逐步解决的问题,也已全部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创新机制:动态监测帮扶,凝聚各方力量

今年5月,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选派的驻村工作队正式入驻河曲县巡镇河南村,质量安全站科长吕栋楠成为驻村工作队长。

一个月后,吕栋楠在走访排查中发现,村民白福力家里有了新困难。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的白福力,年初又遭遇意外事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除了政府发放的低保外,仅有3亩地外包获得的900元收入,家中两个孩子,全靠妻子徐彩梅一个人照顾。

吕栋楠及时将白福力一家纳入新识别的防返贫监测对象,“一对一”进行帮扶。“驻村工作队要动态监测防返贫对象,每月月初填写《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信息采集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排查表》,并通过系统进行上报。”他说。

针对白福力一家收入低的情况,吕栋楠将他的3亩地通过合作社帮扶种植晋谷21号,每年可增加收入近6000元;针对孩子上学问题,和学校沟通协调,减免2000元学杂费,资助孩子读完高中课程;针对患病情况,先后邀请省里医院的多名专家为白福力诊断。

山西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干部走访排查、部门筛查预警、舆情信访研判等四种手段,对监测对象全过程跟踪、全方位服务,直至消除返贫风险。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山西积极探索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智库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融资平台,与保险机构合作建立保障平台,与企业社团合作建立帮扶平台,以期凝聚各方力量,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5月30日,山西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挂牌成立,将搭建山西省首个集政府、媒体和科研机构优势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智库平台。“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以来,谋划了山西省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综合体阳曲县先行改革试验区,开办了三晋乡村振兴支农研学会,构建了研究院本硕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山西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马华表示。

一个村一个村推,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一个季度一个季度攻,一年接着一年滚动扶持,未来山西将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3个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11个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100个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作者:杨珏


阅读 108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