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愁”思“变” 改出业旺民富裕新景象 ——贵州省清镇市推行返租倒包改革侧记

发布时间:2021-04-06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走进贵州省清镇市小坡村,各项早春农事活动已经陆续展开,贵苗夫黄桃基地里十几名村民群众正忙着给萌芽期的黄桃树追肥、松土、除草、驱虫,俨然一派紧张忙碌的春耕景象。

2016年以前,小坡村还是一个被评为国家级一类的贫困村,随着近年来村党支部狠抓产业发展,成功摘下了贫困村的帽子。但近期一个“愁”字却困扰了小坡村的发展,村民愁增收、支部愁壮大、企业愁发展等连锁问题如同“拦路虎”一般,紧紧扼住了农业产业接续发展的咽喉要道。为此,村党支部以“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大刀阔斧推行返租倒包改革,改出了一片产业兴旺、村民富裕的乡村振兴新景象。

让“愁增收”的村民瞧得见盼头

“虽然说在产业基地里面务工每天有80元的收入,但原来基地里的劳务用工时有时无,工量时多时少,基地用工不可能次次都轮得到自己,除了土地流转金以外,务工收入忽高忽低,有时候甚至一个月都没得务工收入。”小坡村村民穆大伦说道。

据了解,2017年由村党支部主导,全村200余户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小坡村姜大师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引进了贵苗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种植项目。除了土地流转金外,在产业基地里面的务工收入也就成为了村民唯一的经济来源,但由于劳务用工的不稳定性,给村民稳步增收致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为进一步改进生产组织关系,稳定村民的就业岗位,村党支部积极对接贵苗夫公司,先行先试大胆推出返租倒包机制,划出100亩黄桃基地作为首期试验区,明确用工标准、管护标准、劳务总量和劳务报酬,建立产业运作的跟踪管理机制,将该基地劳务用工统一承包给12户以土地入股村合作社的农户,并在12户农户中通过推举产生组长和副组长,按阶段、按标准组织好劳作和管理。

目前,12户农户的返租倒包合同已全部签订完毕,预计每户每年可稳定增收劳务收入3万余元。60余户农户正积极申请参与基地二期的产业倒包项目。

让“愁壮大”的支部看得见希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而企业则是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只有留住企业,服务好企业,让企业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村民增收才会有保障,村级集体壮大才会有希望”小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永康说。

自贵苗夫有机水果项目落地小坡村以来,基地内没有一支固定的劳务队伍,加之企业对劳务队伍的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在劳务队伍中不同程度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间接影响到了基地产量、质量的提升和产业规模的拓展,村级集体收益同比增长停滞不前,“如何帮助企业发展,依托企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了摆在村党支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充分激发村民群众的活力,倒包劳务小组内部实行差额日报酬制度,每半年由合作社负责人和基地管理员根据组员的体能状况、技术水平、出勤率等情况,对各成员进行打分,并按得分高低确定小组成员下阶段报酬的等级标准。同时,村党支部积极联系清镇农商银行,为信誉好、技术好的倒包农户提供贷款优惠和支持,进一步提高村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黄桃基地倒包小组组长赵庆芬说道“现在组员们的劳动热情是空前的高涨,大家相互都是监督员,以前偷奸耍滑、偷懒躲闲的现象已经是荡然无存了,我们大家都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让“愁发展”的企业望得见未来

贵苗夫公司是一家集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导经营精品水果项目,自2017年入驻小坡村以来,累计投资4000余万,打造各类精品水果基地3080亩。

公司负责人郑文灿介绍道“公司的精品水果项目涉及省内多个地州市,为充分保障产品质量,每个项目都要配备一支专业技术团队,而总部技术人员的匮乏,制约了产业技术创新和新型产品研发,严重影响了公司后期的发展。”

据悉,小坡村项目涉及桑葚、樱桃、黄桃等10余种有机水果种植,而各类水果的培育方式和生产资料投入都不尽相同,随着基地内劳动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技术人员数量和技术指导范围都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企业管理成本日趋攀升。

为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人员的“松绑解困”,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和技术人员的配比,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贵苗夫公司严格比照产业技术规程,定期组织倒包农户开展产业技术和倒包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倒包农户的技能熟练程度,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技术农民队伍。

郑文灿表示返租倒包前期只涉及劳务用工总量承包,待农户通过培训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管理知识后,将逐步把生产资料投入、采摘分拣、安全看护等环节纳入后期返租倒包内容,并按投入比例折算收益,进一步增强倒包户的主人翁意识,构建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增产提质的经济效益更加惠及村民群众、助力村级集体壮大,为小坡村的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作者:柏毅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阅读 33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