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我脱贫”到主动申请“摘帽” ——广西河池开展“智志双扶”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0-12-25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新华社南宁12月25日电“这是金刚木,是灵芝栽培的好原料。”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羌圩乡晨飞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绘芳说。

  卢绘芳是羌圩乡健康村的建档立卡户,身患重病的母亲治疗所需的高额医疗费用曾使这个农村家庭一度陷入困境。近年来,卢绘芳在扶贫惠民政策、资金的帮扶下决心靠奋斗改变命运。卢绘芳成为当地食用菌种植致富带头人,带动近200名建档立卡户共同致富。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河池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主要阵地,整合市、县(区)资源开展“智志双扶”,帮助建档立卡户转变思想、增长技能,引导建档立卡户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蒙田昌是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平村必生屯的建档立卡户,过去喜欢抽烟、喝酒,酒后还会跟村民吵架,许多村民都不愿跟他来往。

  为帮助蒙田昌,帮扶干部不厌其烦上门做工作,讲政策、说情理,帮他解决危房改造、产业发展问题,引导他应聘保洁员公益性岗位,让他每月有1100元的稳定收入。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蒙田昌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是村里的种养能手,从懒汉变成大家称赞的勤劳汉子。

  “建档立卡户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如果不能把‘要我脱贫’的被动思想变为‘我要脱贫’的主动意识,贫困状况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大化县委书记杨龙文说。

  为此,大化县从思想扶贫入手,通过讲形势、讲政策、讲目标、讲对策、讲案例等“五讲”和送手机、送电视、送电影、送信息、送技术等“五送”,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教育,引导建档立卡户远离“等靠要”思想,激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靠双手改变命运的积极性。

  实现建档立卡户稳固脱贫,除了思想意识的提高,还需要技能和产业的支撑。在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拉棠村六建屯,村民韦克一大早就开始清扫牛棚、准备饲料。他家牛舍里养着30多头黄牛。

  韦克是村里的贫困户,2017年,他通过政府“贷牛还牛”政策贷了10头牛犊,通过滚动发展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随着收入增加,韦克翻盖了房子,家中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

  “2018年我主动要求摘掉贫困户的‘帽子’,靠劳动致富最光荣。”韦克说。

  2019年以来,都安组建县级产业扶贫专家服务组,选聘737名产业发展指导员,举办产业扶贫培训班1440期,培训建档立卡户4.69万人次,帮助他们参与“贷牛(羊)还牛(羊)”扶贫产业,目前全县牛存栏9.74万头,羊存栏41.63万只,养殖产业不断壮大。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100多名农民志愿技术员进行技术培训,由志愿技术员将农业技术带回各村各屯,解决农民种植、养殖技术难题。目前环江县水果种植总面积达14万亩,特色水果产业带动约1.1万户农户年均增收5000余元;覆盖建档立卡户约0.21万户0.8万人,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

  结合当地外出务工人员数量较多的实际,河池市为所有建档立卡户免费提供多种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自身造血能力。2015年以来,河池市有42.65万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务工,涉及23.08万个贫困家庭,促进群众通过辛勤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阅读 6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