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村来了“犟皮匠”

发布时间:2020-10-30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从一个农村妇女到中级皮艺缝纫工,宁夏银川贺兰县洪广镇广荣村59岁的谭雪勤干得不容易。斩刀打眼,穿针引线,成百上千次打磨皮边,她戴着眼镜,在扶贫车间里一坐就是半天,“交到乔雪手里的东西,不能被她‘嫌弃’”。

  工人们都知道,乔雪是个“犟”脾气。这个“80后”姑娘是宁夏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乔家手工皮艺”第三代传承人,几年前,为了不让祖传的手艺断在她手里,乔雪放弃北京的白领生活,不顾家人反对,回乡开公司创业。

  为了培养一支稳定的工匠队伍,2017年,乔雪在广荣村建起一座扶贫车间,培训当地农村妇女缝制皮具。广荣村是个劳务移民村,2014年以来5000多名来自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至此,一些像谭雪勤一样因为要顾家不能外出打工的妇女,凭着些针线活基础加入了车间。

  然而,把农村妇女培养成手艺人并非易事。“那段时间特别痛苦。”乔雪告诉记者,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愿意来的妇女年龄偏大很难培训,大家一开始做些简单的挂件,都会产生大量的残次品,皮料浪费了,工费却要照付。

  但乔雪仍然坚持手把手地教,“学手艺急不得,只能熬,既然我都来这儿了,就一定要做成这事儿。”

  谭雪勤是第一批加入车间的女工,在老家种了一辈子地,初学双针双斜线缝纫法,她觉得太难了,“两张皮料的针眼都对不齐,做不好乔雪会让我们拿回去拆了重做,很多人接受不了,就不干了。”

  谭雪勤也想过退出,乔雪总是不停地鼓励她:“谭阿姨,咱们加油,不信干不好。”她觉得这个娃娃脸的小姑娘有韧劲儿,很让她感动,她说:“人家一个研究生跑到我们村不容易,我要尽全力支持她。”

  3年来,乔雪培训了广荣村几百名妇女,如今车间工人稳定在50人左右,其中10余人已成长为中级缝纫工。去年,谭雪勤不仅升为车间主任,每月有2000元工资,还成立了自己的手工艺合作社,帮助更多姐妹增收。

  “我得感谢乔雪,以前我哪儿想过有今天。你看我现在,算是个手艺人了吧?”谭雪勤满脸笑容地说。

  “我们是互相帮助,我觉得她们帮助我更多。”乔雪说,去年7月公司开通抖音直播后,订单大幅增长,而完成一个纯手工皮雕包耗时久,要经过雕刻、上色、缝制等多项工艺流程,“有了这支稳定的手缝队伍,我们敢接更多的订单了。”

  随着一度没落的家庭作坊成长为年销售额400多万元的文创企业,“犟皮匠”乔雪对未来的规划越来越清晰。“匠人越老越吃香,未来工人们肯定能挣得更多,到时候会吸引更多农村妇女加入。”她说。


阅读 8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