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菜卖菜”到“育种卖苗” 蔬菜产业“芯片”有了寿光制造
发布时间:2020-09-22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山东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寿光以大棚蔬菜闻名全国,如何不断完善提升蔬菜产业的“寿光模式”,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记者走进寿光展开调研。
记者来到寿光现代农业产业园育种基地采访时,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研发中心主任陈福东和荷兰亚细亚蔬菜种业公司的育种专家寇恩,正在对来自荷兰的番茄品种进行杂交组合筛选。这些新品种,经过7年的研发测试,即将投放市场。
荷兰亚细亚蔬菜种业公司番茄育种专家 Koen van der Knapp 说:“你可以看到这个非常饱满,颜色也很红,而且品尝起来口感也很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全国的“菜篮子”寿光来说,自己的菜篮子能装上自己的菜,对全国蔬菜产业影响巨大。然而,2011年以前,却很少有一棵大棚蔬菜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寿光制造”。早在上世纪90年代,蔬菜种子研发领域世界排名前十的企业就纷纷进驻寿光,设立研发中心或示范农场,抢占种子市场。做了十多年种苗代理商的刘树森对此深有体会。
寿光市三木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树森说:“我原先牌子很多,全是国外的,我们代理,我一个月到青岛接老外接到18次,根据我们的要求,组培出新的品种来,再来寿光实验,然后拿出来再来卖。”
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代理商和菜农们在种子价格上没有一点话语权,经常面临“卡脖之痛”。
寿光市三木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树森说:“他(国外种子公司)说一块多钱一粒,给我们降到一毛五一粒。第二年他一下子给我涨到三毛五一粒,第三年我领着上老百姓那(里)一参观,老百姓一说好,他听到了,一下子给我涨到五毛钱一粒,一亩地就涨了一千块钱。”
据统计,寿光菜农每年购买种子约支出6亿元,其中有近4亿要支付给国外公司。尽快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品种,成了菜农和政府共同面临的课题。刘树森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12%投入到种业研发中,而当地政府每年整合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育种研发团队。不仅如此,2012年,在中国、荷兰两国农业部推动下,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与荷兰AXIA(亚细亚)蔬菜种业公司签署合作育种协议,并成立合资公司,中方控股60%,主要从事番茄育种。然而,关于种质资源归属的问题,让双方合作陷入了僵局。
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总农艺师潘子龙说:“大家争论、谈判,我的种子出问题怎么办?这个品种育出来归谁?谁占大头谁占小头?”
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荷兰,给谈判带来了一线曙光。在两国元首见证下,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与西荷兰外国投资局、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三方协议,中荷双方将开展蔬菜种子研发、食品安全生产等多项合作。
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研发中心主任陈福东说:“一轮一轮谈下来的,整个过程所有的问题,所有的有争议的地方都解决了。”
合作迎来转机。陈福东和寇恩决定共同攻关,利用荷兰提供的优质育种材料和中国的种质材料进行杂交组合,并建立品种系谱库。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五年来,合资公司共选育10个番茄品种,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8个。就在陈福东和团队收获新品种的时候,刘树森带领的民营育种团队也有了新突破,他们选育的尖椒新品种“长剑”,已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换代品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农户陈晓印说:“(长剑)产量高,市场卖价好,种子要比国外品种便宜一半,产量要比国外品种高30%左右,这边基本全改种长剑品种。”
如今,三木公司成功入驻国家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成为唯一一家入驻的本土民营企业。
总经理刘树森说:“从2016年开始,我们所有代理的国外品种、国外的公司,我们全部终止代理业务。进入到全国的销售,全部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品种。”
从“种菜卖菜”到“育种卖苗”,蔬菜产业“芯片”有了寿光制造。目前,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十多家“国字号”种子科研院所均扎根寿光,当地种子研发经营企业达到433家,种苗年繁育能力达到16亿株,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由十年前的40%提高到现在的70%。寿光与美国加利福尼亚、荷兰等地被业界公认为世界五大蔬菜“种业硅谷”。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