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解难题|产业融合,如何保障农民合理获得产业链增值收益?

发布时间:2020-10-23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一二三产业融合,搞加工点、观景台、停车场、餐厅等,需要建设用地。而通常农村被分配的土地指标有限,这些用地如何保障?

济南市莱芜区自然资源局吕清秀:前几年,我们为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项目,每年都到上级主管部门办理“农转用”手续,这种方式不涉及征地,转变了土地用途,用于乡村加工点、商贸点等项目,不是国有建设用地,可以合法地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让农民增收致富。

近两年,结合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莱芜区又试点废弃地复垦。原来废弃的矿山、矿坑在消除地质灾害后,经削坡、整平,因地制宜,将符合规定的复垦为耕地,或者保障农村产业用地。比如高庄街道办事处鲁家庄的一个废弃石料场经过整治复垦,预计新增耕地大约36亩,计划由村民重新种植农作物。

苗山镇的原常家庄瓷石矿,几十米深的废矿坑,经过治理复垦,准备打造一个大型生态休闲文化项目,集观光旅游、采摘、餐饮、娱乐、康养于一体,目前已种植百合300余亩,变成了花谷,道路等基础设施同步完善。作为当地的扶贫项目,帮助农民增收,预计带动周边120人就业。

类似的项目,莱芜区第一批立项了9个,预计可以新增农用地819亩。废弃矿山复垦也面临因土地瘠薄无法一步到位、含水层难以恢复等难题,因此我们积极探索过渡性措施,允许5年内逐步种植作物,或者作为农业产业用地。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既盘活了闲置工矿废弃地,拓展了农村用地空间,又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和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农业发展后劲,真正实现还山、还绿于民。(赵国陆 报道)


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如何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合理获得产业链增值收益?

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小津口村党支部书记、津口女儿茶合作社理事长李金山:泰山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面积12万亩,覆盖周边3个乡镇45个行政村。小津口村刚好位于该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域。

2016年以来,村里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的合作共赢模式,概括起来就是村“两委”负责解决村民办不了的办茶厂、办合作社、办淘宝村这些事,让村民没有后顾之忧,安心种好茶叶,实现双赢。

近几年的发展也印证了当前发展模式的正确。第一是茶产业规模得到迅速扩大。2016年前,全村茶园不足600亩,销售额1400万元左右;2018年以后,全村茶园达到5000亩,销售额1.2亿元。第二是村民通过种茶实现致富。村民种茶一亩地保守收入2.5万元,人均年收入能达到3万元。第三是村集体实现增收。合作社为村民服务不收费,但茶厂每年能为村集体贡献纯利润300多万元。

小津口村的运行模式把村集体、村民、土地连在了一起,解决了分散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衔接问题,对产业园发展、茶产业发展、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起到了促进作用。2018年泰山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为村里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村里和合作社决定继续走集约、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打响有口碑的“津口”金字招牌;同时,继续在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合理获得产业链增值收益方面狠下功夫,探索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保底分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农旅结合等多种共赢模式。(曹儒峰 付刚 袁兴盈?报道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需要人才,尤其是二产、三产人才。如何吸引二三产业人才进入乡村?

山东峪泉田园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清明:临沂市尹家峪田园综合体项目以农业产业为根本,以国家4A级景区天上王城和东汉崮为依托,按照“一心一廊三带九区联动”的区域空间格局,将项目地打造成一个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惠及各方的农旅融合、景田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1014日,由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出品的网络科幻电影《土星六号》,在主拍摄地沂蒙花开主题体验园区的国际太空体验中心进行取景拍摄。该中心的负责人王淇老家在吉林,之前在徐州工作,良好的薪资待遇、个人发展平台和项目的发展前景让他选择留在乡村。

在项目建设之初,我们便引贤育能,组建高管理人才、高学历人才、强经验人才管理团队,我们还与专业的运营团队合作,让精英才智成为项目发展的强劲动力。运营过程中,针对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第二产业,主题体验园区、主题酒店、精品民宿、度假康养和农产品交易服务等第三产业,吸引相应专业人才就业。目前项目吸引人才300余人,包括本地和省内外农业、旅游方面人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110余人,还包括双一流院校毕业的四名沂蒙优才。

不可否认的是,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相对于临沂城区乃至沂水县城都有一定差距。据统计,我们员工中家在沂水县城的有40余人,家在临沂市区和其他城市的有100余人。打造引领产业,提供就业发展平台,强化员工保障,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才乐于留在乡村,扎根乡村,奉献乡村。(赵德鑫 田宝宗 张瑞宝 报道)

编辑: 提文凡

阅读 15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