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瓜,长出大梦想

发布时间:2020-04-20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4月16日,在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瓦屋张村,一个个刚建起来的西瓜大棚很是抢眼,棚内西瓜苗刚刚浇过一遍水。连日来,标准化种植大棚内一派繁忙景象。

大棚旁边是大田西瓜种植区。“别看就一道沟壑之隔,苗的品质可不一样,种出来的瓜也从8毛一斤升到5元一斤,甚至更贵。”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滨一边望着绿油油的小苗,一边流露出丰收在望的神色。这几个大棚,是村里的新尝试、新希望,是村民们致富的“金疙瘩”。

秦皇台乡位处黄河下游,沙壤土质,灌溉便利,该乡因地制宜,发展西瓜种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100多年的种植历史,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西瓜之乡”,种出的西瓜不愁卖。以瓦屋张村为例,228户、585人、6000亩地,一半以上的村民从事西瓜种植。

但是,传统的大田种植模式,却并不能实现旱涝保收,而是靠天吃饭。“干旱西瓜不长,涝了又全烂在地里。”张立滨无奈地告诉记者,就因为这,他的80亩大田西瓜有一年就赔了五六万元。产量、品质不统一,使得“秦台”牌西瓜市场竞争力一直面临“瓶颈”。

去年7月份,来自滨州市委政法委的市派第一书记龙德波来到村里,为这里的西瓜种植产业谋起了“新路”。10月份,他和张立滨一起组织村里40多户村民到北京大兴西瓜种植基地考察,找到了一种新瓜苗,长出的瓜个头小、比普通大田西瓜含糖量高出三分之一,价格比大田西瓜高出好几倍。遇到这等好事,村民们个个摩拳擦掌。回来后细细斟酌,瓜苗、大棚、土地都是大投入,风险问题他们也不得不考虑。起初300人报名,最后真正“第一个吃螃蟹”的只剩6户。

“大田西瓜一亩地出5000斤,纯收益不到2000元,这种大棚西瓜的收益能达到过去的五六倍。瓜苗用南瓜根与西瓜苗嫁接而成,结合了两种植物的特性,不但抗旱、抗涝、抗寒,还能解决重茬问题。”为了更新换代西瓜品种、给村民们作示范引领,张立滨率先建起5个大棚。

“像这种瓜苗,栽的时候要定点定距,每窝栽一株,株距37厘米……”在大棚里,秦皇台乡专门从寿光聘请的农业技术专家王佃军正忙着给村民们现场指导。种植高品质西瓜,标准化管理是“量尺”。以往大田种植西瓜,家家户户实行粗放管理,现在从大棚温度、选苗种植、吊秧授粉采取全程标准化管理。

目前,秦皇台乡成立了“秦台”牌大棚富硒小西瓜种植项目。在这里,不但西瓜生长全程由专家“呵护”,村民们还能享受到由政府统一办理的贴息贷款。

湾赵村村民尹新荣受项目前景的吸引,在瓦屋张村承包了6亩地,投入12万元建起3个大棚。“玉米小麦种植,一亩地一年纯收入不到1000元,传统的西瓜种植最好的也不到3000元,如果不突破,种地就失去了意义。”尹新荣过去从没种过大棚,面对新挑战,她信心满满。

“一个半月后,西瓜可以成熟采摘。每年种植两季,可观光采摘,可电商直销。”龙德波介绍道。瓦屋张村共建15个示范种植大棚,占地25亩的大棚已全部定植完成。

在政府推动下,随着各项要素的集合,在这里,一个个小西瓜正逐步实现“变脸”,一幅农业创新转型升级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 提文凡 作者: 程芃芃 通讯员 李荣新 张丹

阅读 33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