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召开大连―索县“六高”农牧业发展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0-07-10信息来源:辽宁新闻网

  一条洁白的哈达,将相隔4600公里的西藏索县和大连紧紧相连。10月12日――16日,索县首次走下海拔4100米的雪域之巅,来到对口帮扶兄弟城市――大连作客,参加2017大连国际农博会。为了让大连与索县彼此加深认识,10月16日,大连――索县“六高”农牧业发展研讨会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大连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各区市县、先导区的负责人,大连农业、科技、地产等领域的知名企业以及索县来连的相关人员等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大连索县22年结下深情厚谊

  索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琼达代表索县四大班及索县5万多干部群众对大连市长期关心支持和无私援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说,自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辽宁大连市对口援助索县以来,从第一批援藏干部1995年5月进藏到目前的第八批援藏干部已经有22年时间,在这22年里,在大连市的大力支援下,在包括大连市八批援藏干部在内的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奋斗下,索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罗琼达对索县独有的区位资源优势、便利的交通资源优势、种类繁多的生态资源、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了介绍。她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民政部和科技部等七部委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建村?2014?107号)中将索县亚拉镇、荣布镇确定为全国重点乡镇;《西藏自治区城镇体系建设(2007-2020)》(藏党发?2014?10号)中将索县亚拉镇确定为交通节点型城镇,为区内六大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

  索县地处西藏那曲市东南部,位于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属南羌塘大湖盆区。国土面积5600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是那曲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县,距拉萨557公里,正处于黑昌公路的中间点,是未来自驾游和藏北旅游的天然集散地和休整地。当地水资源和森林资源都非常丰富,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獐子、鹿、豹、狗熊、猴、岩羊、黄羊、水獭及多种鸟类、虫草、贝母、知母、黄连、雪莲花、茯苓、党参等。境内居住着藏、汉、回、白、土家等民族。拥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赞丹寺、那曲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邦纳寺、享誉藏区的藏医脉泻疗法,怒江之源、怒江大转弯、传说中的“诺亚方舟”、原始森林等诸多优良级旅游资源,都会给观光旅游者带来超值的享受,格萨尔王妃珠姆的美丽传说、茶马古道的远古遗迹、十八军进藏的坚实路线昭显着索县厚重的历史。

  明年农博会“索县馆”将再次亮相

  索县城投公司总经理、高原蓝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玲对索县22年大连援藏建设情况进行展示,同时对索县农牧业产业情况进行介绍,重点推介了索县农业生态产业园、高原蓝国家级藜麦标准化示范基地、索县国家级生态农牧业产业园,高原蓝亚拉镇、嘎美乡牦牛养殖基地等项目。

  刘晓玲介绍了索县定位发展的“六高”农业:索县的农业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属于西藏高原中的高原地区,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可称之为“高高原”农业;而“高高原”上的种植,能产出优质、高等的农产品物种,因此索县坚定不移地用原种和伦理原则在“高高原”进行种植,生产出“高高端”的农业作物;利用高高原、高高端优势,做出能使百姓受益、消费者受益、政府受益的农业体系,可以达到“高高兴兴”的效果。

  刘晓玲介绍,2020年前,索县农牧业希望达成六大目标:建成世界级纯正藏药材研发、种植、生产加工基地,建成索县国家级农畜产业精准扶贫试验基地,实现索县全面小康目标,建成索县国家级纯净牦牛奶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建成具有高原特色的世界级高级农产品科研示范基地,实现两个以上农业企业上市。她说,目前已经有涉及文旅大健康、示范村以及环保等行业的大连企业,与索县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希望有更多的科技型、软件类企业能够走进索县,为当地农牧业建立完善的销售平台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产业发展。

  刘晓玲用“近乡情更怯”来描述筹备参加大连农博会时的心情,毕竟这是当地农业第一次走下高原展示自己。然而,5天的农博会,来连的藏族同胞们收获的是大连市民满满的热情和友谊。她表示,目前已经确定明年索县将继续来大连参加农博会。借助此次参会经验,索县的藏族同胞将会把更多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和充满藏族风情的文化艺术品带给大连。

  大连市经合办副巡视员吴惠华说,对口支援索县,是党中央和辽宁省交给大连的一项光荣任务。多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坚持讲政治,讲大局,把对索县的对口帮扶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共向索县提供援助资金1.9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教育卫生、文化等援助项目54个。两地在密切交往中结下深厚情谊。通过此次农博会取得的效果和索县独有的特色产业看,两地产业合作潜力巨大。希望企业家们互相增进了解,挖掘商机,也希望本市各政府、各地区继续支持,共同努力,携手发展,从索县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国家战略需要出发,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提高对口支援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快构建符合索县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培育形成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苏琳

编辑:郝爽


阅读 11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