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高新区:“苹果部落”鼓起农民腰包
发布时间:2020-10-30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左边看苹果,右边瞧苹果,前边望还是苹果。走在威海高新区初村镇远庄村的五十一号农场,一个个套袋苹果压满枝头,鲜得让人眼馋,香得沁人心脾。丛培进麻利剪下一个:“尝尝!吃完半小时舔舔嘴唇。”
话音未落,在一旁忙活的五十一号农场场长都勇补充道:“这才哪儿到哪儿,‘主力军’还在后头!再有半个多月,霜降前后,富士和黄金维纳斯就要丰收了,广州一个批发市场已经抢订了200万斤。”
丛培进今年60岁出头,是初村镇远庄村人,他家以前种花生玉米,但地里净是石坷垃,一亩收不到300斤。这勤快汉子又去学人家养貂,东拼西凑的几万元钱打了水漂,后来,进工厂缝过被子,工地上干过小工,铁匠铺里抡过锤子。
要强了一辈子,啥苦都吃了,啥罪都遭了,可一年到头还是剩不下钱,守着这几亩地又能干啥?丛培进说自己是英雄气短,这辈子的光景也就这样了。
和风风火火、粗手大脚的丛培进不同,都勇是个谨细人。早些年,他本在供电所上班,工作稳定体面,生活虽然紧巴巴的也过得去。可53岁那年都勇下岗了,夜里他一个人到地里蹲着抹眼泪,有人问他为啥,他有点不好意思:“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不能让老婆孩子看见这模样。”
那时候,在初村镇马石泊、远庄村,像丛培进和都勇这样的人家,还有很多。守着脚下这片土地,更多的村民是一筹莫展,叹气又摇头。
“五十好几的人了,还能干个啥?”都勇在家窝了整整一年后,五十一号农场的创始人黄松找上了他:“老都,我看你能给我干个场长。”“啥?”都勇还以为耳朵出了问题。
后来都勇知道“上当了”,倒是当上场长了,可算上黄松这个“大老板”在里头,总共才三人!55岁的都勇就“新官上任”了。现在想来,那几年是真苦,开荒、填沟、栽树,平地上从头干起。疏花、疏果、套袋、摘袋,每天都起早贪黑。刚铺上滴管设备的时候,都抽不出两个人来调压,他骑着摩托车从泵房一趟趟山上山下地跑。他有电工的手艺,农场里凡是沾着电字的都归他管了。
一忙活上,都勇的精气神儿全回来了,他又叩开了丛培进家的门:“别在炕头上闷着了,家门口就有好活计,正缺人手!”来五十一号农场的乡亲们越来越多,下苹果的季节雇工最高时达到400多人,都是附近省定贫困村远庄村、马石泊村等村的村民。
去年,威海市集中建设8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田园综合体),马石泊村和周边的村庄抱团发展,共同组成威海市单体面积最大的“苹果部落”田园综合体。今年苹果产量预计在700万斤左右,产量和品质又提升了一大截。近期,农场又通过了威海高新区田园综合体建设标准化试点验收。
苹果成熟上市,票子装进腰包。现在都勇和老伴马玉凤都在农场,老两口每个月能有六七千元的收入,腰包渐鼓;丛培进给自己换了新手机,最近又琢磨着换辆摩托车;潘永玉去年帮助儿子在田村华田小区买了婚房,一说起这事儿,老人腰杆儿挺得特别直。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